师资队伍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学院培训工作的需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德才兼备的方针,着力建设一支具有相当教学科研能力和适应教育干部培训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院历任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逐步优化,趋于合理,形成了一支优化精干的院内专兼职教师队伍;学院选聘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教育部领导、司局级领导以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院外兼职教师队伍,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事业的发展。
1.境内培训
学院关心教师成长,支持教师进修深造,提高业务水平,学院将“培训者培训”纳入教师经常性培训项目。
2.境外培训
把教师送到境外进修学习、调研考察成为学院经常性的工作。通过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学院教师知识得到了更新,视野得到了扩大,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
3.人才引进
在不断提高已有教师水平的同时,学院还紧紧抓住自身的优势,引进大批优秀人才。
4.挂职锻炼
为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了解国内教育的第一手材料,学院每年选派有关教师到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基层挂职锻炼,了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积累实际工作的经验,为做好干部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人才输送
由于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输送了干部和人才。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2人,兼职教师2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8人,硕士学位43人;教授(研究员)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3人。
兼职教授
为保证我院干部培训工作更加贴近政策和理论的前沿,更加贴近教育实践的一线,切实解决教育干部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学院在建设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高度重视建设兼职教师队伍。自2001年起,学院定期聘任与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密切相关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我院兼职教授。目前,学院师资库共有1278位国内外授课专家。
院内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兼职教师
陈丽萍,研究员,日本神户大学学术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司级院领导。曾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管理教研部教师、副主任,教育管理杂志社社长、常务副主编,科研处处长,在南开大学挂职期间担任校长助理,担任中国驻日本使馆教育参赞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行政与管理、国际比较教育等,承担国家社会科学教育类重点课题及教育部委托课题等30余项,在国际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及参与编著等20余部。

刘亚荣,研究员,女,中共党员,1972年5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学位。现任干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专业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主要研究成果:发表著作6部,论文25篇;代表作:独著类:《从双轨到和谐: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转轨》,独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论文类:1、我国政府与高校的组织内契约关系探索,《教育研究》(CSSCI期刊)2011年7期。2、我国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财政研究》(CSSCI期刊),2010年9期。3、论高校院系实体化运作风险管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3期。

许杰,女,1968年5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高校管理教研部研究员,兼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是教育政策与法律。主要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代表性刊物《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及《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参编著作10余部。代表作:《公共教育体制范式的转变》(发表于《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政府分权与大学自主》(广东高教出版社,2008年12月)。

从春侠,研究员,女,中共党员,河北大厂人,回族,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党建与思政教研部主任,师德智库负责人,兼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硕士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新华网健康中国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智库专家成员。
专业研究方向:儒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教育领导学、干部培训研究。主要研究成果:2010年公开出版专著《困境与超越——教育局长角色研究》,主编合著《立德树人—师德涵养之道》、《惟精惟一,智慧养成—教育培训专业化研究》即将于2020年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公开发表《早期儒家的文化观》,《教育局长三维领导力》等学术论文40多篇。先后主持国家重大招标课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研究”子课题“素质教育试点研究”、“省级统筹教育综合改革”两项,长期主持学院重点课题“教育局长能力建设系列研究”、“培训专业化系列研究”,参与国家重大人文社科课题研究工作多项。在教育系统、干部培训领域承担“教育组织特征与领导力修炼”、“ 立德树人——师德涵养之路”、“儒家经典导读”、“打造学习共同体,让学习真正发生-培训项目设计与组织实施”等多项讲授专题。
邮箱:ccx@naea.edu.cn

胡锐军,研究员,1975年8月生。江西高安人,中共党员。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教育部直属机关党校工作办公室(宣传中心)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社科部副主任、中组部干部(借调)、教育部人事司干部(借调)、云南省永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主要从事社会冲突、社会风险、国家治理、教育政治学、传统政治文化研究,曾在英国伦敦南岸大学访学,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系和中央编译局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版《政治冲突引论》《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研究》等个人著作6部,在《孔子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讲授《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图景与实现路径》《全面从严治党与党员干部领导力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与治理能力提升》《社会冲突治理与校园安全稳定》《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践探索》《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课程。

丁月牙,研究员,女,1973年8月出生,浙江温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教育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任进修一部主任。主要从事民族教育、跨文化流动以及干部培训研究;出版有《行动者的空间——甲左村变迁的教育人类学研究》、Negotiating Individual Space: An Inquiry into th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Return Migrants from Canada、《双重弱势女性教育问题研究——西南三地的教育人类学调查》等专著,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在培训教学方面,获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成人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发精品培训项目多项,多次筹备“中非教育部长论坛”、“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等教育部重大项目,开设有领导力建设、决策管理、培训理论与实践等系列课程,致力于培训技术研发与创新,特别是参与式教学、结构化研讨、引导式培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于京天,副研究员,男,中共党员,1966年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原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学院副院长。专业研究方向是培训管理、教育评价。主要研究成果:主持编著《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报告》、《基础教育:政策与制度热点》、《初为人师指南》等著作3部,参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等著作6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报告》、《中国亟需建立一流的教育督导体系》等。

赵宏强,副研究员,男,中共党员,1966年11月出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学院高校管理教研部教师。专业研究方向是教育管理。主要研究成果:主编著作5部,撰写论文近40篇。代表论文:《维持与创新:社会变革中大学管理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与多样化发展》、《论中国教育期刊的转型》。

郭丽娟,副教授,女,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10月出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现为党建与思政教研部副主任,工会副主席;兼任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分析和领导科学。近几年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在《中国高教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光明日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严加红,副研究员,男, 1972年4月出生,安徽省桐城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曾到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党建与思政教研部教师。
出版专著:《现代教育管理引论》《文化理解视野中的教育近代化研究》《大教育系统在日本的运行与在中国的构建》《大教育系统札谈》《日本型文化札谈》《东京游学丛录》《后羿计划与嫦娥计划——应对日本型文化侵华的策略构想》《教育转型的文化诠释——清末中国西学教育思想研究》《中西文化理解与中国主体观的兴盛——以清末出洋游学游历为实证个案(第2版)》《东京见思录——个人体验的社会史》《清源学事小识》等11部。合作著述《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及合作编著《高等教育论纲》《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素质教育——新世纪的教育使命》等11部。发表论文62篇,其中CSSCI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1篇。
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课题“中日教育理念比较研究”、中国高教学会项目课题“大学校长的学术领导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项目课题“大学校长学术领导模式与机制研究”“中国教育传统与现代性因素交互关系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水平智库项目课题“社会教育政策与立法规制建设研究”;参与教育部人事司委托项目课题“高校领导干部及国家公务员“九五”期间培训状况及“十五”培训规划研究”“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工作“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规划研究”等16项。
专业研究领域:文化哲学与近现代教育;教育战略与政策;大教育及其系统理论;日本文化、社会与教育;领导培训理论与教育领导培训研究。提出教育近代化研究的“中国主体观”模式,日本型文化、社会和教育理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大教育系统思想理论。

杨艳玲,副教授,女,1971年5月出生,河北徐水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管理教研部主任。曾在教育部新闻办、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处挂职。近年来,专注于干部培训研究、教育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提高等领域的培训教学改革探索与科学研究,在学院首次将情景教学应用于培训,所开发情景教学“高校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模拟演练”系列课程荣获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多次为教育领导干部学员授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院内课题,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教育发展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合著三部。

黄永军,副教授,男,中共党员,1965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教师。
长期致力于自组织管理原理及在教育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各类教育干部培训、区域教育和学校诊断等工作。研究重点及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学校管理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教育督导职能定位与运行模式、管办评分离与落地路径、高考改革与应对、地方教育综合改革、全员管理学校建设、自组织的学校等。
出版的专著有《学校管理标准升级——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自组织的学校》《自组织管理原理——通往秩序与活力之路》,译著有《大学生健康心理自助手册(插图本)》。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管理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联系邮箱:133576872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