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为中青班作专题报告
9月8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教授应邀来学院,为第2期教育部直属机关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暨第64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作“未来农业与乡村振兴”专题报告。
吴普特首先从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破题,讲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要求和总任务,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从历史的维度,阐释了乡村发展的五个基本类型,分析了我国近代以来乡村发展的历程,认为我国乡村正处在近代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乡村问题、农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变革发展的根本问题,新中国建立、建设、改革与发展都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口;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国家自立自强的基础,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通过全球农业发展的现实比较,吴普特指出,我国总体上处于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期,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人多地少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农业需求由温饱型向功能型转变及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等方面。吴普特认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应优先开展未来农业形态的研究,强调未来农业应具备三产融合、主体多元、绿色发展、健康引领、装备智能、全球配置等六大特征。最后,吴普特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农为本、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介绍了率先开展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探索整区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建设、首创乡村学交叉学科和未来农业研究院建设等情况。
报告结束后,学员与吴普特校长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讨论。学员们一致反映收获很大,很受教育,很有启发。大家认为吴校长的报告牢牢把握“国之大者”,数据丰富详实、分析理性严谨、实践鲜活生动,自始至终浸透着深沉自信的“三农情怀”,体现了善于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善于研究和遵循教育规律,勇于示范、引领和创新的时代担当。(撰稿:学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 张海成;审稿:总班主任 郭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