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高校中青班全体学员前往国家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
2019年9月18日下午,第58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赴国家博物馆,以“复兴之路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为主题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此次现场教学是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旨在促使学员在重温中华民族100多年来风云激荡、气壮山河的探索奋斗历程中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在讲解员引导下,全体学员先后参观了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变、世纪跨越等五大主题展厅。展览通过大量的图片、史实、雕塑等全面展示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从落后屈辱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轨迹,系统全面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之后,赵京老师带领大家在稻田教室进行了讨论,围绕观展过程中“最触动您的史实是什么”“如何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具体要求”两大主题谈观展体会,学员们纷纷发言,通过各种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观展的深切体会。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余玉刚谈到,在国家博物馆看到清朝的武器远远落后于欧洲列强,导致了我们的国家被欧洲各国瓜分,最终使得我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该场景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作为教育者,首先是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卡脖子工程的能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硕士和博士生解决未来国家战略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民族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吉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与服务中心主任钟新表示,通过观展,重温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心灵受到洗礼,思想深受教育。作为一名高校管理干部,我将在教育战线守初心,担使命,认真查找差距,坚持把本职工作做好,努力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教育强国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杨洋谈到,在展览中,我被一张拍摄于1996年的合影照片感动,图中是29位当年“留美科协”的会员,照片中的他们都已是耄耋之年。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50年代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服务的留美科学家,在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我被他们照片中的笑容所打动,是什么让他们的笑容如此真诚、坦荡、自信?我想这是基于知识分子的以身报国,基于建设新中国的使命担当,基于一生无悔入华夏的家国情怀!这也激励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唯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投身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真正收获人生的价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张进成表示,1840年以来的179年在民族文明史上虽然短暂,但是我们民族遭受的苦难、挫折与危机是空前的,付出的牺牲奋斗更是空前的。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民族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谋解放、谋幸福、谋复兴,实现了民族解放,走上了富强民主的现代化之路。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这次参观激励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继续发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谈到 ,历史反复告诉我们,落后必然挨打,我们要不断缩小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身体、技术、思想等各个方面逐步追赶超越,才能避免再次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作为结构生物学领域的科研人员,现在我们国家使用的最先进的冷冻电镜,连一个螺丝钉都还要依赖进口,在某些领域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我们要抓紧时间,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快改变目前的状况。
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主任杨雷谈到,印象最为深刻、最为触动我的是李大钊同志的绝笔信,也是他人生最后的自述。一个共产党人在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因为自己的信仰而英勇就义的时候,写下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从而愿意为它去牺牲,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地初心,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时代命题。
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学员对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切实感受到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长安大学新闻中心主任 郗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蔡文成、华北电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包小勇;审稿:总班主任 李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