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第五十八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4日
目 录
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诺埃 斯通豪斯博士访问我院
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副校长马克 诺瓦克一行来我院访问
日本文化、社会与教育论议:基于中国的视角
“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度北师大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通知
关于申请美国汉弗莱奖学金的通知
2009年上半年申请使用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工作启动
高教管理研究会2009学术年会将于7月下旬在齐齐哈尔召开
成果要报(十九)
◆ 《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
◆ 《儒家文化教育对欧洲近代文明的影响与启示》(《Frontiers Education in China》全文译介2009.3)
◆ 《职教集团的路怎样延伸》(《中国教育报》2009.4.18)
◆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经济要参》2009.18)
◆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路径研究——基于对地县教育局长的调查》(《教育发展研究》2009.6)
◆ 《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 《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述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诺埃 斯通豪斯博士访问我院
2009年4月17日,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及马丁所资深国际项目专家教授诺埃 斯通豪斯博士访问我院。李文长副院长会见来宾并与其会谈。
会谈中,双方回顾了过去两年的合作及交往,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可能性。李文长副院长代表学院感谢墨尔本大学对我院组织的两期“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赴澳大利亚培训班的有效合作,希望在今后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中继续得到对方的支持。斯通豪斯博士表示墨尔本大学非常重视与学院的合作,愿意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可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李文长对此表示赞同并提出拓展多种渠道加强两校的教师交流与合作的意向,同时欢迎墨尔本大学高教中心的教授有机会来学院交流。会谈中,双方还就目前领导力培训项目的一些具体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墨尔本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853年,是澳大利亚最古老和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排名,墨尔本大学国际排名第19位。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及马丁研究所与我院在2008年共同成功组织了两期“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诺埃 斯通豪斯博士本人参与了第二期的相关组织工作并与当时参团的李文长副院长接触。他此次访问也是对前两次合作的回访。
(执笔人:李强)
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副校长马克 诺瓦克一行来我院访问
2009年4月14日,学院副院长牛文起会见了到访的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副校长马克 诺瓦克教授一行。双方围绕两校远程教育的办学经验进行了交流。
会谈中,牛文起副院长向来宾简要介绍了我院的办学情况,主要就远程培训问题与来宾进行了交流。远程培训部副主任王德刚向来宾介绍了学院远程培训的三个办学模式、目标、培训对象和人数。三个办学模式是指合作办学、共建共管和网络分布。办学目标是提高培训质量,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经过四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的注册学员将近5万人,其中包括教育部机关干部、高等学校管理者、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以及全国中小学校长。诺瓦克教授介绍了美国圣荷西大学远程教育的历史、遵循的办学原则和现状。他谈到,由于远程教育的学与教通常不在同一地点,教学设计对保障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圣荷西州立大学专门成立了由教授和教学设计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会谈中,双方还围绕远程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成立于1857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市,毗邻硅谷。圣荷西州立大学是一所公立综合性大学,属于加州州立大学系统。这是该校第一次访问我院。
(执笔人:李强)
日本文化、社会与教育论议
——基于中国的视角
2009年3月,我结束了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访学研修,返回学院。访学期间,撰述了以“日本文化、社会与教育论议:基于中国的视角”为题的研究报告。限于篇幅,仅发表“有关日本教育的论议”部分。
日本教育的发达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自近代明治以来,日本教育逐渐步入了近代化的发展过程。明治时代是日本文化、社会和教育走向发达的标志时期。1871年,日本设置了文部省机构,负责掌管文化和教育事业。1872年,日本仿行法国大学区制,并制订近代学校制度。近代时期,日本奉行“脱亚入欧”的政策,以及“和魂洋才”的社会与教育理念,教育事业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当然,这也与奉行侵略扩张和东亚殖民的政策存在关联,因为日本以这种手段不仅劫掠了东亚文化之中的经籍典藏,而且掠夺了东亚各国的巨额财富,包括采取抢掠与赔款等方式,这为日本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必要的图书仪器等硬件设备,推进了日本近代学校系统的成型,以及社会教育和文化设施的建立与发展,为现代日本教育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二战以后,日本顺利地走出败战的阴影,借助中美介入朝鲜半岛的战争,在政治和经济等诸多领域迅速重新抬头,并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为日本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现实性的基础。在经历20世纪60、70年代急剧经济增长之后,日本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为以“科学与技术立国”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推进了日本科学技术和现代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日本成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基础与条件。
当代日本大学教育已进入普及时代,并由学历社会转换为学力社会。日本教育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日本社会呈现出由注重学历到看重学力的变化,突出地反映出日本教育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是日本社会发展与变化的反映。而日本教育之所以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这是与日本教育系统、行政模式和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存在紧密的关系,体现出日本教育对文化和社会的适应与促进,从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集合体,并带来了日本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层面的现代发展。
日本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在目标设定、系统建构、机制设计、学术导向、人才育成、行政职权和社会监督等诸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诸多经验值得中国吸收与借鉴。
日本大教育系统的模式建构具有较大的系统优势,体现出日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文化涵育等诸子系统的综合作用力。在机制设计之中,日本大教育系统模式具有适应社会大系统之中的机制特征,也普遍推行地域自治制度,这为地域教育机关确立自治原则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从而确保了各类教育机关办学的自主性,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从大学层面来讲,推进了大学法人化改革,建立起以学术科研为导向的办学机制,从而为教育和研究组织提升在学校内部的地位与权力准备了制度性的条件,这为日本大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同时,日本教育行政机关日益呈现为分权化和民主化的发展趋向,集权性特征在具体教育行政过程之中日益处于隐性的位置,而指导、咨询、建议和服务等诸多职能与作用日益加强,这适合于日本社会大系统之中实行自治的原则。由此可知,社会大系统之中确立的自治制度对日本教育系统的行政制度模式具有深刻的影响与作用,从而确保了教育机关(包括学校组织)具有办学的自主权,而削弱了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性干预和箝制。同时,日本学校之中教育组织和研究组织对行政组织存在制约、监督和影响的作用,从而导致教师和研究者可以保持应有的主体地位,并由此建立起以学术科研为主要特色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做到以教学促进学术科研,以学术科研支撑教学质量,并形成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人才育成和学术研究的社会系统机制,为实现学力社会的目标提供了机制性的保障。由此可知,日本教育系统并不是独立发展的子系统,而是社会大系统之中与其他社会子系统存在紧密关系的子系统,它们相辅相成而形成共同进行人才育成和学术科研的统一体。
在大教育系统的结构模式之中,日本建构出全社会办教育的大格局,而不仅是学校这一教育机关独自承担人才育成和学术科研的责任,从而在体制、机制、原则和措施等诸多方面建构出系统的架构,这些方面的经验确实值得深入和细致地观察、分析与探究。其实,中国和日本教育行政制度存在某些方面的共性,但其差异性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教育行政体制之中集权性的色彩过于强烈,行政主导型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教育问题存在的重要根源。但是,这仍只是教育行政制度之中的问题,而不是中国根本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问题,这可以通过分析日本教育行政制度之中的集权性特征获得相应的结论。
日本教育行政制度之中也存在集权性的特征。但是,由于日本社会大系统及其子系统实施地域自治制度,由此导致形成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机关都实行自治的原则。因此,在集权制特征的基础之下,日本教育系统出现了分权化和民主化的发展趋向,从而在具体教育行政事务中淡化了集权性特征之中的行政职能,而更多地体现出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机关在行政过程之中的咨询、建议、指导和协助等社会职能,从而保障了教育机关具有相应的自主权,这就是日本教育行政制度设计之中的优势,也正体现出中国教育行政制度之中现存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不是要着力改革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而是要进行社会治理结构的改革。而在这一点上,学习和借鉴日本建立的自治原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从而淡化教育行政制度之中的行政权力,在集权制基础之下建构出有利于分权化和民主化发展的结构模式,即在现有社会和政治制度,以及集权性特征的基础之下,推进地域和单位(或部门)的分权化和民主化的发展。而其实现的基础则在于确立区域和部门(或单位)的自治原则,增强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机关内部行政部门在系统组织之中的咨询、建议、指导和协助的社会职能,而淡化其行政职能。同时,真正将教育行政主导权下放,并建立教育机关内部以学术科研为核心的制度设计。只有这样,才真正发挥教育机关在人才育成和学术科研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社会发展与民族崛起提供充足的高素质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执笔人:严加红)
“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2009年4月10日,教育部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规划处处长徐青森等出席了会议。专家组由原农业部副副部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洪绂曾副主任、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司连启华副司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刘建同副司长、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中心主任孙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组成。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出席会议并致词。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刘复兴主持会议。我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邢晖教授承担第六个子课题并参加了开题报告会。我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佛朝晖博士也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由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两部分构成,核心是研究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目的是促进城乡统筹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课题由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部分组成,分成八个子课题,他们是“职业教育促进城乡统筹内涵发展模式研究”、“职业教育促进城乡社会结构优化研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研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职业教育结构布局研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职业教育配眼模式研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职业教育政策保障研究”、“职业教育推进城乡统筹的区域研究”。课题研究成员涵盖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等多个学科,并与重庆市发改委和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签订联合攻关合作协议。
课题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职教所所长俞启定教授代表课题组从课题研究的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成果、研究原则、内容框架、研究队伍、联合攻关、研究与调研计划、研究进度、研究重点和创新点十个方面向专家组和参会人员做了主题报告。邢晖教授就其承担第六个子课题并向与会专家汇报了研究思路。邢晖教授指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将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制、职业教育内部微观管理体制三个层面着手,从各部门间关系的横向维度和中央-省-市-区县的纵向维度出发,围绕投资体制、办学体制、校企合作、联合合作、异地就业和学生管理等若干问题,分析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与会专家对课题首席专家和各子课题负责人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认为该课题具有很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开题报告周密完善,分工明确。专家们就课题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重难点等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为研究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供了指导。社科司规划处处长徐青森建议课题组重视攻关课题特点,以服务于国家政策制定为目标,以“追求创新”而不是“强求创新”为研究价值取向,以各子课题以“化学式组合”而不是“物理式组合”为导向,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尤其是《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教育行政教研部供稿)
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度北师大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通知
根据学院2009年度科研与合作交流处工作计划,依据我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达成的关于联合培养“教育管理专业学位项目”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合作协议,及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度遴选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通知精神,特组织本年度研究生指导教师申报工作。
一、申报条件及要求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申报北师大兼职研究生导师推荐人选,除须满足《条例》具体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申报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需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仅限在教育学科专业范围内申报。
申报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须具有博士学位,需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已被北师大聘为兼职教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科研能力,主持或承担与北师大博士点学科有实际性合作的科研项目,其项目经费须在师大备案。
二、申报程序
请申报者认真阅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2009年遴选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凡符合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条件者,请如实填写《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申请表》;符合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基本条件者,请如实填写《北京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申请表》、《北京师范大学申请认定博士生导师资格简况表》和《北京师范大学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推荐书》。上述文件和相关申报材料请从学院网页“学术科研”《关于2009年度遴选北师大研究生指导教师推荐人选的通知》中下载。
申请表须使用A4打印纸打印(一式四份)。同时,请按填报内容复印如下申报资料(一式一份):科研项目立项书或合同书、学术论文首、末页及内容目录、学术专著或教材内容摘要及版权页、获奖成果证书等。
申报材料中科研成果的统计时限为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
三、申报时间
北师大申报截止时间为2009年4月30日。请我院申请者务必于4月29日下午4:00前将《申请表》(一式四份)和申报资料复印件(一式一份)报学院科研与合作交流处佟希蒙同志处,并提交电子版于学院科研信箱keyan@naea.edu.cn。
关于申请美国汉弗莱奖学金的通知
经报学院同意,特组织2010-2011年度胡伯特 汉弗莱奖学金的申请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汉弗莱奖学金项目介绍
1、项目内容:美国汉弗莱奖学金项目属于美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参与人员将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硕士水平的专业学习和相关实习,不授予学位。其间,在地方、州、全国或驻美国际组织中进行六周左右的专业发展实习。
2、项目费用:该奖学金提供国际旅费、美国国内旅费、学杂费、书本费、每月生活津贴,及少部分学术活动费用。
3、项目规定的候选人资格:
A.年龄介于30岁至50岁之间
B.在中国的管理或政策层已经工作至少五年、具有实际专业经验并具有晋升潜力的人员
C.处于中层领导岗位、致力于教育管理、规划、政策领域的专业人员。
D.英语流利
有关项目详细介绍,请访问美国大使馆网站,网址:http://beijing.usembassy-chian.org.cn/humphrey_fellowships.html
二、我院组织申报程序
1、有意者请向科研与合作交流处报名,电话:3402。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28日下午4:00。
2、学院将根据项目要求及学院工作需要确定候选人推选名单。
2009年上半年申请使用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工作启动
根据2006年11月30日第31次院长办公会精神,“学术文库出版基金的使用每年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申报和评审”,2009年上半年申请使用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工作启动。
请准备申请使用出版基金的科研人员认真阅读《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院字[2004]8号),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如实填写《学术文库出版基金使用申请表》(请各申请者于学院www.naea.edu.cn网下载),备齐相关证明材料,并于2009年5月15日(周五)前一并交出版基金管理办公室(科研处)冯文宇同志处,并提交电子版于学院科研信箱keyan@naea.edu.cn。
高教管理研究会
2009学术年会将于7月下旬在齐齐哈尔召开
为总结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60年历史经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院校科学规划、科学管理与科学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定于2009年7月下旬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举办2009学术年会。年会详细信息参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站“学术团体”栏目高教管理研究会页面。
学术年会主题为: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高等教育管理。参考论题为:①新中国高教管理60年回顾与展望;②不同类型院校的定位与科学规划; ③高校科学管理与科学发展;④以人为本与高等教育管理;⑤高校有效管理的法理基础和政策环境;⑥高校领导能力建设与素质提升;⑦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⑧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校运行机制;⑨高校的质量评估与特色发展;⑩高校的资源整合、品牌建设与创业教育。
学术年会7月25日报到,7月29日离会;主办单位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承办单位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
院内教师若有意参加学术年会,请结合学术年会主题撰写学术论文,并于6月10日前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登记表》(学院网站→学术科研→科研管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专兼职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暂行规定》下载)报科研处。获准与会者,请于7月3日前将与会论文电子版发至高教管理研究会秘书处,E-mail:mishuchu@naea.edu.cn。为便于交流和会后正式出版,请将论文字数控制在7000字以内,并附论文提要和关键词。
成果要报(十九)
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作者:司洪昌(学校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摘 要】该书以华北地区的一个村庄的教育变迁为研究对象,以时间的研究为外显的线索,运用口述史和田野调查等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借助县志、档案、合同、家谱等史料和证据,研究和描述了仁村学校和教育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轨迹,呈现出仁村教育的真实历史演进的历程。该书为百年来的乡村教育历史变迁提供了一个微观的个案图景,对乡村、乡村教育、教育人类学、教育历史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具有借鉴意义。
儒家文化教育对欧洲近代文明的影响与启示
原载《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
《Frontiers Education in China》2009年3月全文译介
作者:于建福(科研与合作交流处处长、教授、博士)
【摘 要】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教育思想随着儒家学说的西传得到欧洲有识之士的价值认同,对欧洲启蒙运动及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普世价值,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有助于加强优秀文化教育精神传承,丰富当代文化教育内涵。该文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德国施普林格公司合作出版的全英文季刊《Frontiers Education in China》于2009年3月全文译介。本刊从中国各大学学报和专业期刊中遴选已经发表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同时也接收原发英文论文。借助这些学术论文,让国外学者认识、了解、理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和中国教育学者的研究成果。
职教集团的路怎样延伸
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18日
作者:邢晖(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教授)
【摘 要】职教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形式。职教集团化办学既是政府政策导向,又是很多地方积极探索的实践结晶。各地职教集团的成效和经验充分显示了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生命力。由此,作者认为,职教集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主体范围向国外扩展,与国际接轨;功能价值向深层挖掘,进教学领域;管理机制向制衡探索,顾各方利益;合作服务向多方辐射,呈示范效应。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发表于《经济要参》2009年第18期
作者:梁金霞(社会科学教研部副教授)
【摘 要】作为社会热点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仅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也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整个社会经济的客观环境原因,也有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因素所致。从客观上看,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深受其影响,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使整个就业形势严峻,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局部看,大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行业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更加严重,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由于扩招,大学毕业人数激增,增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从主观上看,大学生质量和就业观念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也增加了就业困难。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路径研究
——基于对地县教育局长的调查
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
作者:从春侠(图书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
【摘 要】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呈现出的主要趋势,也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热点议题。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业化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两个方面。本文对我国地县教育局长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五条建议,包括:1、重视教育系统组织特殊性,把好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关;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3、切实加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职培训并完善相应制度;4、建立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考核评估制度;5、成立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组织,制订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道德规范。
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
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作者:高艳青(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讲师、博士)
【摘 要】人文关怀理应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这符合人性的基本要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同时也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所必需。注重主体性、凸显人性化、关注精神世界、提升幸福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路径。
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述评
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作者:从春侠(图书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
【摘 要】自1992年提出以来,美国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很快受到西方教育领导研究界的关注。在随后十多年的发展中,该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道德领导理论自2002年介绍到我国以来,引起了我国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该理论在领导价值体系、领导权威、领导者、学校本质等四个方面均有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