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第四十五期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01日
目 录
探索高教质量建设之道 共商高校特色发展大计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08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激励优秀科研成果涌流 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评审会召开
传承儒学真精神 开展全民做人再教育
——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广州举行
成果要报(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学院2008’春季教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8’春季教育论坛综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
◆《半部<论语>治天下——感悟<论语>修身为政之道》(《高校教育管理》2008.4)
◆《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
◆《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5日)
探索高教质量建设之道 共商高校特色发展大计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08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08学术年会于6月20日至24日在书圣故里—山东省临沂市顺利召开。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郑树山,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常务副书记田建国,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王路江,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杜希福,临沂市市长张少军等出席了年会开幕式并致辞。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庄益群主持开幕式。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党委书记郑其绪,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孙和义,美国国际高级专家协会负责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理查德·卡普拉斯,韩国灵山大学校校长夫龟旭,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院长韩延明,来自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近200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临沂师范学院全体领导教师列席了大会。本次年会由高教管理研究会主办,临沂师范学院承办,与临沂师范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大学经营国际论坛同时进行。大会活动紧张有序,交流活跃,成果丰硕。
一、与会领导高度评价研究会开展的工作,充分肯定本次年会的主题主旨
在6月21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充分肯定了研究会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对学术年会主题给予高度认同,强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的重要性。
主持开幕式的副理事长庄益群同志首先简要介绍了研究会一年来的工作,对秘书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过去的一年,高教管理研究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积极参加高教学会组织的秘书长会及国际论坛,组织申报高教学会有关课题。秘书处及时开发2007兰州学术年会成果,高质量完成学术论文的结集出版工作,将文集寄发各位作者和这次未到会的各位理事。秘书处还为理事全年定期赠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经多方努力,2008年第3期开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正式成为高教管理研究会的会刊。秘书处还同江苏大学有关方面合作,协办《高校教育管理》,不断扩大研究会学术交流的平台,为高教管理研究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为壮大高教管理研究会的力量,秘书处根据高校申请,以副理事长通讯会通过的方式,增补了21名常务理事、21名理事和2名学术委员。开幕式上,庄益群同志宣读了新增补的常务理事、理事和学术委员名单(附后)。
郑树山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年会是在全国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教育改革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形势下召开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教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呈现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大好局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就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重大使命。肩负“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等重任的高等教育,无疑应成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力量。
郑树山同志强调,第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高校管理者的重大使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然要求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动和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高校管理者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会有新的理性认知和行动自觉。第二,质量与特色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追求。质量是大学的生命,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我国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质量问题至关重要。同时,办学特色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高等教育要更好地完成使命,要切实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同时,合理定位,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省情和区域特点的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多样化发展之路。第三,优化管理是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重要保障。就宏观管理而言,政府决策和高校管理体制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与特色发展。就微观管理而言,每所院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其质量提高与特色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根本的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使大学的一切管理活动都紧紧围绕如何高质量育人而展开。
郑树山同志指出,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和认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秘书处决定把今年年会的主题定位为“高等院校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并选定了多个子议题供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讨。不少与会同志已围绕主题进行了探究,形成了近80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相信经过同志们潜心思考和交流探讨,本次学术年会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郑树山同志在充分肯定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取得的可喜成绩的同时,代表理事会对广大理事单位多年来的关心和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特别是对这次山东省政府、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临沂师范学院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郑树山同志表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为研究会秘书处挂靠单位,一定会继续全力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努力搭建好这一高等院校交流、资源整合和高校管理研究的平台,竭诚为各理事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
王路江同志宣读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来的贺辞。中国高教学会首先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认为高教管理研究会是最活跃、最富有学术成果的专业研究团体之一。贺辞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进入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阶段,高教管理研究会每年都从高等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敏锐地抓住学术前沿问题,及时而高质量地推出系列资料,出版研究专辑,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做出了突出成绩,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杜希福同志宣读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胜同志的贺信,对本届学术年会在山东临沂举行表示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田建国同志代表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致辞,向全体与会人员介绍了山东省的历史文化以及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实施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情况。田建国指出,山东省高等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今后将实行发展思路战略性转移,数量必须服从质量,硬件必须服务软件,形态必须体现功能,从布局调整转向功能提升,从建大楼转向出大师,走创新型、质量型、特色型内涵提高的道路。
张少军同志代表临沂市委市政府致辞指出,本次盛会在临沂召开,必将对临沂的高等教育管理和经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临沂市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借鉴和探索高教管理和高校经营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更好地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徐同文同志代表承办单位致辞时指出,高教管理研究会学术年会和大学经营国际论坛合作召开,标志着现代大学的经营管理已经引起国内外高校的广泛重视,必将对高校的建设、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推动。他结合本校发展情况指出,学校的健康发展,首先得益于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创新的前提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其次,现代教育具有强烈的物质属性,现代大学的教育质量离不开强大的物质资源的有效支撑。领导者要勇敢地承担起建设大学的责任。第三,要找到学校发展的平台。学校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方面的优势,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地方政府和人民的鼎力支持,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坚强后盾。
理查德·卡普拉斯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探讨教学质量建设、大学经营以及特色发展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与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世界高等教育需要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要求高校在质量和特色基础上树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二、紧扣主题,多形式交流,探讨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方法途径,取得了理想的学术效果
本次年会交流形式多样,通过主旨演讲,平行论坛,大会交流,教育考察等方式保证参会者都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与会代表紧紧围绕高等院校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的年会主题,针对焦点与热点问题,结合各自的教学管理实践和理论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的模式和思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有近30位领导和专家作大会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阐述,为大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观点。
开幕式结束后,在孙和义同志主持下,中外五位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演讲。田建国同志阐述了高等教育新理念,强调构建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以人为本出发更新教育观念,用现代观念培养特色创新人才。王路江同志在主旨演讲中认为,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以人为本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为人才强国提供人才支持。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早川操教授在主旨演讲中以日本国立大学事例为中心分析了市场原理对日本大学改革的影响,日本意图利用竞争性经费的获取来营造竞争环境,加大研究生教育的力度,努力创建高水平大学,但是,社会少子化促使18岁人口大量减少,生源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的经费等问题也日渐突出,今后大学的发展必须兼顾竞争力与开放性的平衡。西安科技大学校长苏三庆在主旨演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凸显特色服务地方》中,以本校的建设为例,分析了结构规模与内涵质量,特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略举措。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院长曹勇安教授在题为《从管理走向经营》的主旨演讲中认为,社会正在不断向民主、民营、民办的方向推进,上令下达的高校管理者角色应该转化。要学会经营,学会整合资源,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用大硬件培养学生,引导高校发展。
6月21日下午,平行论坛分两个论坛同时举行。论坛一的主题为“高校特色发展与质量建设”,由常务理事、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朱正亮教授主持。许昌学院党委书记仉建涛教授以《论高等教育区域化视野中地方高校的特色生长于质量发展》为题、广州大学高教所所长刘晖教授以《调整办学定位追求特色发展—广州大学的经验与认识》为题、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郭世安教授以《成人高等院校要始终坚持抓质量强管理》为题、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何旭辉教授以《“(技能+特长)×态度”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为题、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程万君教授以《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为题、泰山学院副院长王雷亭教授以《行动研究:大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为题,分别就各层次各类别高校的质量、特色建设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临沂师范学院院长韩延明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大家、大师、大楼、大度、大雅、大学生等六“大”,提倡多元质量观,发展质量观,人才质量观,特色质量观,并依此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秀峰同志从大楼、大师、大爱等三“大”着手,特别是大爱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精神品质,从而反思探讨了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与会者一致认为,特色发展与质量提高是不可分的,特色发展具有区域性,要在服务中展现特色。
论坛二的主题为“大学经营与质量建设”,由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教授主持,中外学者汇聚一堂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的质量建设作了阐述。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郑其绪教授、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教授、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庆珠研究员分别以《始于管理,终于和谐——谈改革发展中的高校管理》、《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凝练特色》、《经济欠发达地区产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为题,结合各自的办学实践和理论思考,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出大学发展管理的模式和打造学校特色的思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教研部主任史朝教授在《建立科学的本科教学评估机制,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发言中,总结了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概况以及首轮本科教学评估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不足,建议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估机制,坚持周期性的评估制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理查德·卡普拉斯介绍大学的市场经营模式时指出,教育和科研是大学非常重要的目标,大学重点计划和方案都应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拉维香卡大学教授玛拉贝卡则探讨了大学市场化的原因以及大学市场化经营管理的优缺点。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副教授、日本NPO研究会副会长田中敬文博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处在十字路口的日本高等教育”存在的学费增长、国家大学转变为公司等现状。朴泰德代表韩国水原大学理事长李仁洙先生作《全球化大学经营人必需的修养——艺术眼光》的报告,阐释了音乐和美术对于全球化大学的经营人的智慧源泉与知识统摄作用,认为音乐的和谐精神和美术的创造精神,是全球化大学经营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参会者普遍认为,这些富有前瞻性的观点和理念充分展示了国内外高教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许多提高质量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6月22日上午,在新校区会议中心三楼会议厅进行了大会交流。交流由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党委书记郑其绪主持,中外数名学者分别从质量观、教学团体建设、特色课程建设、评估、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常务副书记唐安阳教授以《跨区域办学高校的质量建设与特色发展探析》为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秉琦教授以《地方大学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质量观》为题,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校长罗婷教授以《女子高校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为题,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育管理与人力资源发展系系主任布赖恩·考尔教授以《Improving University Quality Through a Systems Approach》为题,英国米德赛克斯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部主任Kirsten Malmkjaer教授以《Developing Translation Studies at Middlesex University,UK》为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秋衡教授以《对高等教育评价哲学的探讨》为题,分别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
三、本次年会是一次国际化的大会,合作的大会,成功的大会,促进了国际交流,提升了高等教育管理理念
高教管理研究会2008学术年会于6月22日上午11时举行闭幕式。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主持闭幕式。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都光珍,韩国水原大学弘报处处长朴泰德,分别代表两个平行论坛在大会上作了精辟透彻的汇报交流。副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庄益群对大会进行了总结。
庄益群同志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所确定的会议主题、大会所作的主旨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参会者对会议主题的热切关注、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讨表示赞赏,同时对大会取得的多方面成果做了简要总结。庄益群同志指出,本次年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论坛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现实问题,围绕“特色、经营、质量”的热点问题,就如何办好高等教育,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进行了理性分析与深入探讨。二是特色突出。国内外各类别各层次特色各异的大学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学校特色发展、质量建设举措、管理方式方法,成为本次会议的主旋律。三是形式多样。高教管理研究会2008学术年会同大学经营国际论坛联合举办,内容更加丰富,交流更加广泛,各层面交流相得益彰,大家从不同视角,找到了更多的发展共识点。四是成果突出。2007年研究会论文集与今年年会的论文集在会议期间同期下发。两本论文集本身就是大家对高教管理研究的心血积累,是大家对高教改革发展进行思考探索的重要成果。五是开会地点具有典型意义。临沂师范学院改变了过去学校依附、依赖、依靠政府的状况,实现了学校服务地方、引领区域发展,其先进的理念和发展的实际效果,给予了与会代表很多思考与启示。
庄益群同志表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将始终不渝地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关注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新成果。庄益群同志希望与会代表进一步探讨教育与文化,教育与人的关系,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进一步关注和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保障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等重大问题,争取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高教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徐同文同志认为,临沂师范学院是此次会议的承办者、服务者,更是受益者。各位领导、专家精彩的报告与发言,为临沂师院师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与宝贵的经验,让学校全体师生增长了知识,进一步提升了思想理论水平与工作水平。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临沂师范学院能同各高校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能够以此为基础开展更为宽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大学特色、经营、质量的有关问题,以达到相互提高办学实力的目的。
经过研究会和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本次学术年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经过增补常务理事、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会的力量更加壮大,为今后更加广泛地开展学术活动推进高教管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主题撰写了大量富有价值的论文,尤其是通过大会的交流学习,对大学提高质量特色发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启发了思维,并且在一些理念与实践问题上初步达成了共识。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高等教育管理者与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共商高校质量建设、特色发展大计的对话平台,而且也有力地促进高等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高校的教学质量建设工程的实施,加强国际化进程中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推进高校的特色发展。
四川、重庆等地震灾区的院校未能参加本次年会,秘书处已向这些地区的理事单位发去慰问函件,并将在会后及时向灾区的各理事单位通报年会的主要精神和交流成果。
(执笔人:吕文妙)
附: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
新增常务理事、理事、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2008年6月21日公布)
一、常务理事(共21位,排名不分先后):
叶美兰(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教授) 范 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 教授】
任湘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 教授) 高树彬(天津科技大学副书记 高级政工师)
李占国(长春大学副校长 教授) 汪耀进(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 教授)
许静洪(延安大学副校长 教授) 姚纪欢(运城学院院长 教授)
詹小平(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教授) 李成刚(鞍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工程师)
吴跃章(江苏警官学院院长 研究员) 王 尧(宁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 教授)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 李双辰(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 教授)
李剑萍(聊城大学副校长 教授) 刁新华(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徐晓黎(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研究员) 温景文(辽宁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熊庆年(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顾 敏(本溪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副教授)
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 教授】
二、理事(共21位,排名不分先后)
李 兵(唐山学院副院长 教授) 钱金栿(大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王丽华(北京服装学院副书记 副研究员) 杨 虹(湖南商学院副校长教授)
李东阳(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教授) 邱国锋(嘉应学院副院长 教授)
朱广贤(新乡医学院副院长 副教授) 柴建芳(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书记教授)
丁建宁(江苏工业学院副院长 教授) 李云霞(郧阳医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马端忠(青岛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长 教授) 汤 勇(浙江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段德友(曲靖学院副院长 高级政工师) 赵怀玉(宝鸡文理学院副院长)
汤耀平(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 教授) 王雷亭(泰山学院副院长 教授)
王文新(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书记副教授) 邱 荣(福建对外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程万君(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刘秀峰(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陈桂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总务处长 高级工程师】
三、学术委员会成员(共2位,排名不分先后)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
熊庆年(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研究员)
激励优秀科研成果涌流 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评审会召开
2008年6月14-16 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评审会在我院召开。教育部部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周济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我院院长、党委书记郑树山出席大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郝克明主持了会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李文清同志代表张国祚主任致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袁振国同志做了评审制度改革创新的说明。
周济强调,教育科学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第一生产力。30年来,教育科学在服务决策、改进实践、繁荣学科、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事实证明,教育改革和发展越是深入,越需要教育科学的支持。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教育科学,教育决策科学化需要教育科学,教育实践的实效性需要教育科学。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开展教育大讨论、大调研,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成为时代要求和重要任务。新时期,要在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教育科学、发展教育科学和繁荣教育科学,真心实意重视教育科学,实实在在支持教育科学,充分相信依靠教育科学。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让教育科学更好地发挥服务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
周济提出,要进一步振兴教育科学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体系;完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体系,把教育政策研究、教育科研机构、学校、社团几支教育科研队伍整合起来,构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教育科研队伍体系,形成教育科学研究的金字塔结构,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教育科学规划,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研项目、相应资金及其管理,以及教育部内其他机构的教育科研资金都聚合起来,集中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进行归口管理,统一安排,要做实学校基金,统筹部级基金,提升国家基金,形成“国家—部—学校”三级金字塔式教育科研项目体系;要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加强对重大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的支持,加强人才和成果的数据库建设,完善奖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良好机制,激励优秀人才辈出、优秀成果涌流;要建设教育科学人才体系,丰富资助形式,扶持研究团队,形成人才梯度,充实与优化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库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库;要在高校和基层学校建立“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用平台来凝练方向,培育人才,使其成为教育科研示范点、教育改革实验点和教育学科建设的助推器。
本年度课题申报数近8000项,经过资格审查和初评,有近4000项进入会议评审。来自全国各地的近90位专家参加了评审会议。据悉,我院有两项课题通过评审。
传承儒学真精神 开展全民做人再教育
——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广州举行
为落实“十七大”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秉承“研究儒学思想,继承儒学菁华,发扬儒学精神,以促进人类之自由平等、和平发展与繁荣”的宗旨,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的第二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于6月7日至8日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隆重举行。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叶选平、常务副会长杨波以及国内外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从事儒学普及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关心儒学普及工作的党政部门领导和社会贤达近150人参加了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是在去年6月于北京举办的首届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的基础上,由国际儒联会长叶选平倡导举办的。叶选平会长一直关心和支持儒学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研究、普及工作。他在本次儒学普及座谈会开幕式上强调,加大儒学普及工作力度,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全民的“做人”再教育。
与会人员听取了部分儒学普及工作者对开展儒家经典诵读工作的经验介绍;对当前中国大中小学儒学普及工作开展的现状与趋势作了探讨;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青少年读经的争议,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各抒己见,对开展青少年读经和儒学普及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给予了总体肯定,并探讨了儒学普及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会议举行了分组座谈,学院科研处处长于建福教授主持了第二小组座谈并代表第二小组作了大会发言。
成果要报(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在学院2008’春季教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作者:郑树山(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摘 要] 本文系作者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题的2008’春季教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作者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庄严使命,为此,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文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处理好学习、借鉴和继承的关系;必须遵循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必须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不仅要深刻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要对我国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8’春季教育论坛综述
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作者:杨艳玲(国际教育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摘 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探讨高校如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2008年3月18-19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了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题的2008’春季教育论坛。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若干问题上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半部《论语》治天下
——感悟《论语》修身为政之道
发表于《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4期
作者:于建福(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
[摘 要]《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中华文化传世经典。《论语》中的“学而不厌,学致其道”、“诲人不倦,善竭其才”、“修己安人,君子人格”、“为政以德,讲信修睦”、“尚中贵和,一以贯之”诸方面,集中体现出修身为政之道。在研读《论语》时,应心存敬畏之心,读其书知其为人,力求融会贯通,善于吸取其精华而无求备于一书一人。研读《论语》,对滋润心灵,滋养人格,对确立高校办学理念,领悟高教管理之道,必有助益。
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作者:赵宏强(教育管理杂志社社长、副教授)
王敬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责任编辑)
[摘 要]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义无返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众志成城,为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与社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核心理念;千里驰援、争相捐献,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临危不惧、顽强拼搏,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高等教育战线要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让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和传承。
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
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25日
作者:邢晖(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教授)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的三项功能:教学成效的检验和展示功能;技能强手的选拔和激励功能;尊技重职的引领和示范功能。揭示了职业技能大赛的四项价值:推动质量提高的教育价值;探索制度突破的创新价值;实现多元互动的聚合价值;助推职教发展的社会价值。提出职业技能大赛应克服两个误区:一是不足论、排斥论;二是夸大论、代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