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智库 > 科研智库详情页

科研智库

科研动态第二十一期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08日
目  录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立项课题揭晓
我院两项课题获准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单列学科规划管理工作会议在我院举行
2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年会暨研究基地经验交流会召开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调研课题成果汇报会在我院举行
明确科研定位 搭建学术平台 积极促进学院主体事业发展
——2006年科研工作总结
2006年《科研动态》总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06年度立项课题揭晓 我院两项课题获准立项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课题已于日前揭晓,我院共有2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社会科学教研部副教授梁金霞申报的《中国德育向公民教育转型研究》(课题批准号DEA060109)、教育管理杂志社副教授赵宏强申报的《中小学校长生存发展状态及行为建构研究》(课题批准号FHB060359)分别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与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自2006年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活动,截至10月10日共申报5000余项课题。经专家评审共评出国家重大课题1项,国家重点课题11项,国家一般课题46项,国家青年基金课题27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05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38项。
      为促进课题顺利开展,建设有质量的科研,梁金霞副教授将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7年1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2006年度立项课题负责人国家级科研培训”。
 
国家社科基金单列学科规划管理工作会议在我院举行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家社科基金单列学科规划管理工作,2006年12月26日,全国社科规划办在我院召开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军事学、艺术学三个单列学科管理工作会议。
      全国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李文清通报了2006年三个单列学科工作有关情况。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2006年科研规划工作和2007年工作计划。全国社科规划办主任张国祚在会上作了总结讲话,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单列学科的规划管理工作发表了意见。会议由全国社科规划办副主任佘志远主持。我院科研处负责同志应邀列席了会议。

 

2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年会暨研究基地经验交流会召开

    
      12月21日,200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年会暨研究基地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宋贵伦、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陈之昌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部分市属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我院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二级管理单位,由科研处张婕、冯文宇代表参会。
      陈之昌对“十五”期间北京市哲学社会规划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研究重点,明确了“十一五”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及各项完善保障措施,还对国家社科管理工作及加强基地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会议邀请6所大学的基地负责人分别做主题发言,并与与会人员交流、分享基地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宋贵伦点击开通了“北京社科门户网站”。陈之昌宣读了《关于建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北京市统计局研究基地的决定》,宋贵伦向新批准研究基地授牌并颁发了证书。
      宋贵伦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要面向首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为龙头,以和谐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精心策划,提高质量,注重实效。2007年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要围绕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和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关注人们群众切实关心的问题,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找出问题的原因症结,把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继续有效地向前推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调研课题
成果汇报会在我院举行
 
      2006年12月28日至29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调研课题成果汇报会在我院举行。已按期完成调研任务的19项课题负责人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全体研究人员作了汇报。内容主要涉及:北京市中小学实施免费供给教材办法后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北京市培训现状及市场调研、北京市中学各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调研、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文化现状调查、北京地区人口发展预测及其对教育需求的分析、北京市农村人口素质及农民教育培训现状的调研、北京市家长对中小学生学习质量及学业负担的看法、偏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状况的调查、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调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调查、创意产业对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科要求的调研、公众及团体对教育公共服务需求及预期的调研、人均GDP5000美元后的教育体制变革研究、发达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财政基础、北京市小学生上学时间调查、2000年以来国际教育政策发展及趋势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北京市小学各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调查研究、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应主办方邀请,学院科研处负责同志和部分专职教师听取了报告。
      19项委托调研课题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申报并于2006年4月发布。设立委托调研课题,旨在对北京市教育现状与问题进行系列调研,掌握和分析北京市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最新特点,为政府决策和全市教育发展提出真实可靠的数据参考,同时为充分发挥北京地区优质教育研究的资源,整合首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研究北京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据该院院长助理耿申研究员介绍,此类委托课题将持续组织申报。
 
明确科研定位 搭建学术平台
积极促进学院主体事业发展
——2006年科研工作总结
 
      根据学院2006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在学院的领导和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2006年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先后举办3次大型学术活动,成功举办4期“学术讲坛”,多次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学术活动;通过院内外7个渠道组织申报各类课题,学院全年立项课题24项,其中院内新立课题17项,院外立项课题8项;奖励学术著作2部,论文5篇;据不完全统计,全院专兼职教师发表论文86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文集13部,其中多数获得年度奖励;专兼职教师出席国内各类学术会议20多人次,交流论文10多篇。成功地完成了高教管理研究会的换届工作,理事单位和理事数量成倍增加。编发《科研动态》21期56篇,累计10万余字。举办的学术活动和取得的学术成果,搭建了与学院培训教学工作良性互动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了学术品质,扩大了学术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院主体事业的发展。
     一、探讨科研定位、科研思路,充分认识科研在学院培训工作和整体事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新组合的科研处,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探讨并明确科研定位与思路。科研兴盛,学院行远。回顾学院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学院培训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也就是科研成绩突出的时期。学院的科研为学院培训和教学及整体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发挥了引领作用。大家确信,搞好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培训效果的基础。必须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把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时体现在教学中,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根据我院在教育科学领域和教育干部培训中的特殊地位,初步确定了“以培训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培训教学,以教育科学特别是教育管理科学为重点,重视基础研究,强化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坚持集体攻关与个体研究相结合,不断推动科研与培训教学全面协调发展”的科研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培训教学科研一体化、理论政策实证研究兼容、高教职教普教研究兼求、国际国家区域三维兼顾、传统现代未来融通的科研理念与特色,营造学术氛围,搭建学术平台,努力凸现科研在学院培训工作和整体事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二、跟踪理论前沿,搭建学术平台,努力营造学术氛围,引发教师和学员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1、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为主题,结合培训活动,举办“2006创新中国高峰论坛”
      2006年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准确把握中央精神,深入学习、探究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科技、教育与文化创新之路,进一步引发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关注,科研处与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精心策划,于3月23-24日联合举办了 “2006创新中国高峰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管理人员、各地党政官员,在院研修的校级领导及后备干部、地市县教育局长和本院专兼职教师共6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受到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报道”栏目、《学习时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以及精品学习网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或显要位置作了报道。科研处为配合本次论坛的开展,精心编辑配发“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科技教育文化——宏观决策卷、自主创新卷、科技教育卷”资料,论坛综述在学院2006年第7期的《学报》上刊发。
      2、以“创新与借鉴”为主线,陆续举办“学术讲坛”,提升学术品质
      2006年,科研处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创新与借鉴为主线,先后组织了4期学术讲坛。科研处于3月14日举办了首期学术讲坛,邀请倪光南、曾天山、石中英等著名专家学者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为主题进行解读引领,并得到院内专兼职教师的积极响应。论坛成果在学院2006年第3期《学报》上以“笔谈”形式予以刊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继首期学术讲坛后,8月25日,结合第22个教师节庆祝活动,科研处与工会和教代会以“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发现与创意”为主题举办了第二期学术讲坛,黄济、高宝立、刘复兴等著名专家学者到会讲话和点评;11月16日,在培训部的配合下,科研处与外事办邀请我院组织的赴法德考察团团长陈德文、赴加拿大考察团团长左惟及英国驻华使馆一秘秦力博士,以“借鉴管理理念  汲取创新智慧”为主题,举办了第三期学术讲坛;12月18日,科研处与外事办邀请首批赴美国高校访问交流的三位中国大学管理者王嘉毅、王志平、郭锋以“体验大学管理经验  感悟有效管理理念”为主题,举办第四期学术讲坛。通过举办学术讲坛活动,为我院教师之间、院内外学者之间搭建交流对话、探究学理、激荡思想、交融分享、双赢俱赢的平台,有助于学院教师开阔视野,把握教育改革动态,共同推进学术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教育的发展之路。
      3、鼓励和支持专兼职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直接参与学术交流,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扩大了学院的学术影响
      科研处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专兼职教师参加学术论坛或学术会议,直接参与学术交流,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带来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如,在3月14日举办的首期学术讲坛上,杨晓波、许杰等教师踊跃发言,杨晓波、许杰、郭垒、胡锐军、许玉乾、梁金霞结合论坛形成的成果以“笔谈”形式正式发表;在第二期学术讲坛上,茶世俊、杨红霞、吕文妙、司洪昌、刘亚荣五位博士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高教管理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从春侠、许杰、陈丽萍、赵京、李静波等五位教师提交了学术论文,并在平行论坛上交流;在6月7日举办的“院校研究:领导与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王保华教授向大会提交了论文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在9月18-19日举办的“大学经营国际论坛”上,李文长教授、许杰博士分别做了主题为“大学创新与服务”、“中外大学经营的成功范例的启示”的演讲;在10月27日举办的“第二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上,于建福教授以“中庸之至德与理想人格教育”为题在分论坛上作了交流;在孔子诞辰2557周年之际,于建福教授还应邀出席首届国际“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和同期举行的“中华传统美德与当代中学德育论坛”,并以“中庸之德及其育人智慧”为题作大会发言。在10月28日举办的中国国际共运史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我院教师梁金霞就当前日本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问题进行交流。在11月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上,张婕和杨晓波分别提交了论文,并参与交流讨论。
      三、多渠道组织“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启动2007—2008年度院内立项课题申报
      1、多渠道申报院外课题,8项课题获准立项
      今年科研处组织院内专兼职教师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度课题、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本年度内,我院共有8项获准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项,“中美公立高等教育公共性实现机制的比较研究”(杨晓波)、“地方高校发展现状与趋势抽样调查分析”(张婕)分别被列入200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构建日本大学管理制度的立法研究”(陈丽萍)列入资助课题;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政府分权与大学自主”(许杰)、“高水平大学学术制度重建的构想与现实”(陈丽萍)分别被列入规划课题与自筹规划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新立课题1项(我院代管),“健全和完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研究”(黄百炼)列入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2项,“中国德育向公民教育转型研究”(梁金霞)、“中小学校长生存发展状态及行为建构研究”(赵宏强)分别被列入200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与规划课题。
      2、启动了2007-2008年度院内课题申报,获准立项课题17项
      为促进学院整体事业尤其是培训事业的发展,为增强我院专兼职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实力,鼓励追踪理论前沿问题,着眼于推进理论创新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推出有学院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学院整体事业尤其是培训事业的发展,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经过认真筹划,启动了2007-2008年度院内立项课题的申报工作。本次院内课题立项着重围绕我院“十一五”规划所规定的目标和学院干训工作实际需要,本着有利于推动部门和学院整体事业尤其是培训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科研与培训的紧密结合,推出有学院特色的适合培训需要的科研成果;有利于学院重点学科、课程和教材建设,为学科、课程和教材建设提供有效支持;有利于发挥教师专业优势,提高科研水平和队伍建设;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课题和相关课题奠定研究基础为原则,设立了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三类,并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过院内外专家的评审,2007-2008年度院内课题共立17项。其中,“教育干部培训管理研究”(于京天等)、“教育局长能力建设研究”(王保华等)、“公共服务型政府教育类公共产品提供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郭锋等)、“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与体制创新研究”(陈丽萍)列入重点课题;“大学校训的文化传承取向及其育人理念——兼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训之立意”(于建福等)、“高校领导能力实证研究”(杨晓波)、“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杨艳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政策与实践”(许杰)、“营利性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杨红霞)、“交互文化性与教育近代化——中国教育传统与现代性因素交互关系研究”(严加红)、“职业教育与培训——对我国东西部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比较”(刘丽红)列入一般课题;“当前县域教育发展的路径:一个县的田野调查”(司洪昌)、“我国高等学校中层干部主要岗位研究”(刘亚荣)、“和谐社会与教育公平——以权力和政策为视角”(胡锐军)“教师培训在“新媒体”时代的应对和发展策略”(佟希蒙)、“学校危机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李永贤)、“大学研究生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生成机制研究”(茶世俊)列入青年专项课题。
      四、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展现学院科研理念、科研特色与成果,完成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术文库建设
      1、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展现学院科研理念、科研特色与成果
      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于5月在西南大学召开的“2006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年会”上,学院科研处负责同志就我院科研定位与思路及成果,向参会的全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有关直属单位科研处领导、部分高校科研(社科)处长和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领导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做了大会专题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在11月25日于我院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评审会上,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兰春向与会的部领导和120多位专家介绍了学院的科研思路、科研理念与特色,强调科研在学院培训工作和整体事业中的基础地位,主张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努力把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时体现在教学中,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科研处向参会专家赠送了近期出版的学术成果,受到了普遍欢迎和好评。为增强科研意识,展现科研实力,在学院领导的建议下,科研处推荐有关优秀成果申报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学院集体协作攻关项目——《基础教育新视点》作为候选的优秀成果推荐参评。
      2、完成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工作
      为奖励在科研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充分调动我院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学院启动了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工作。本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的原则,充分体现“崇尚学术、多出精品、激励创新、促进学科建设与培训”的指导思想,学院领导、院学术委员会成员以及院外聘请专家精心评选,《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赵庆典等著)、《中日民族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史朝等著),荣获著作奖;《教育局长眼中的教育经费》(刘亚荣)、《责任与自治:美国公立高校和政府的关系》(杨晓波)、《现代大学校长身份的定位——职业管理者》(李树),荣获论文奖、《大学自主政策的市场取向受制于政府分权取向——历史制度主义的求证》(许杰)、《战后日本大学管理制度的法律基础考察》(陈丽萍)。
      3、进一步加强学术文库建设
      根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12月9日,经由院领导和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审议表决,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王保华申请资助出版的《高等教育地方化研究——制度与政策的视角》(博士论文)已通过评审,获准使用2006年度学术文库出版基金。
      五、利用高教管理研究会的平台,发挥群众性学术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1、认真进行学会年会及换届筹备,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搭建学术平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认真进行学会年会及换届筹备工作,于10月9日至12日在广西桂林与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得到中国高教学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师范大学校办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议总结回顾了学会五年来的工作,选举产生了了新一届理事会。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郑树山当选为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兰春当选为常务副理事长,庄益群副书记等29位同志当选为副理事长,李文长副院长担任秘书长,于建福等13位同志担任常务副秘书长或副秘书长。会议选举产生理事385人、常务理事168人,推举邹时炎、潘懋元等7人为新一届理事会顾问。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有效推进学会工作,会议修改了高教管理研究会《章程》,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会新的目标与任务。
      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共210多人参加了本届年会,收集到近70篇有关高等教育管理创新与人才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论文,并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高校管理创新与人才素质培养”的会议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实现了不同观点和见解的交锋,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本次年会是自学会成立以来参会人数最多、参与院校机构类型最全、学术交流氛围浓厚、效果特别明显的盛会。与会代表对活动安排和效果表示满意,对学会秘书处的工作绩效给予较高评价,更对学会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为做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筹备工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于2006年4月29日在我院召开了2006年京、津、冀地区理事长和常务理事会,广泛征求了学会理事和部分教育专家的意见,在众多宝贵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年年会的主题,为本届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2、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发挥群众性学术团体的作用
      2006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主办的“2006独立学院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功举办。中国高教学会秘书长张晋峰、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秘书长李文长到会致词,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满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等领导和专家围绕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发展态势与政策调控、独立学院发展的模式与体制创新等主题做了主题演讲;参与论坛的代表就独立学院的招生与学生事务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以及独立学院的质量评估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并参观考察了北京高校独立学院的办学情况,共同探讨独立学院在规范管理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54所独立学院70余位领导者、管理者、研究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为配合本次论坛的开展,科研处编辑了“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科技教育文化——独立学院卷”资料,发给专兼职教师和参会人员,受到较高评价。
      9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和英国剑桥研究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临沂师范学院联合主办了大学经营国际论坛。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新加坡、日本及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共50余位院校长和专家学者以及《光明日报》等媒体记者出席了论坛。论坛期间,美国席勒国际大学、韩国水原大学、韩国灵山大学、俄罗斯富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和新加坡PSB国际管理学院等六所大学以及中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大学、山东临沂师范学院12位大学书记、校(院)长和专家学者做了大会专题报告。他们围绕“大学经营”这一核心主题,从世界各国大学领导和管理模式、国外大学经营之道、大学制度与大学体制、大学内部机构管理等10个研讨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论坛汇集了大量成功范例,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维,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共商高等学校经营与发展大计、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平台。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承办的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暨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于2006年10月21—22日在我院召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庄益群出席开幕式,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和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讲话。会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作了题为《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存史教化的重任》的报告;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汤世雄作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与会代表还听取了有关专家关于《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二轮修志情况及热点理论问题,以及教育史志研究的学术报告,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
      3、做好秘书处的日常工作,为高教管理研究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在筹备2006年年会的同时,秘书处也在抓紧联系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和2005年国际论坛文集的出版工作。依往年惯例,秘书处为所有理事单位订阅了由教育部高教司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主办的《高教领导参考》,并陆续邮寄各位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后,秘书处还编辑印刷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和《第六届理事会通讯录》,邮寄给各位理事及会议代表,以便加强秘书处与理事间以及理事之间的经常性联系,确保学会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增强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
      科研处作为学院科研的组织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科研管理,而且要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科研处加强了科研档案建设,将重要工作记入科研处工作实录;关注和支持校园网中科研栏目建设,积极协助技术部做好远程教育网站建设工作;加强课题的申报立项与日常管理;为广大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实际工作中,科研处进一步增强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信息交流,努力提高服务的水平及质量。为便于学院专兼职教师了解学院科研动态和相关信息,也便于与相关科研机构进行交流,科研处不定期编辑《科研动态》,及时传递有关课题申报管理、科研活动以及学会工作等相关信息。
 
2006年《科研动态》总目
第1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2006年工作计划
第2期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科技·教育·文化
——“2006创新中国高峰论坛”即将在我院举办
●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储备知识与智慧
——2006首期“学术讲坛”即将举办
第3期
●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科技教育文化支持
——“2006创新中国高峰论坛”近日举办
●搭建学术沟通平台共谋创新型国家建设之路
——倪光南院士等专家出席2006首期学术讲坛并作主题发言
●“十五”规划新立两项课题  已立各项课题进展顺利
第4期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教育文化支持
——“2006创新中国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启迪创新智慧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6创新中国高峰论坛”综合组论坛综述
第5期
●“2006独立学院创新与发展论坛”即将举办
●中国高教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年会暨换届工作开始筹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启动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课题申报工作启动
第6期
●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筹备会议在我院召开
●明确定位规范管理 积极推进独立学院创新发展
——2006独立学院创新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启动
第7期
●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
●2006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年会在西南大学召开
●我院教师踊跃申报“十一五”规划各类课题
第8期
●2006—2007年度院内立项课题申报工作正式启动
第9期
●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将于10月在桂林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将于10月在天津举办
第10期
●营造学术氛围搭建学术平台 努力推动科研再上新台阶
——科研处2006年上半年工作回顾与新学期工作思路
●尊师隆术原道穷理
——第22个教师节庆祝活动暨第二期“学术讲坛”近日举行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会在我院举行
第11期
●尊师隆术  原道穷理
——第22个教师节庆祝活动暨第二期学术讲坛举行
第12期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暨2006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启动
第13期
●交流经营之道探讨创新之路——大学经营国际论坛在临沂举办
●我院教师踊跃申报学院2006-2007年度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
第14期
●探究高校管理创新共谋人才素质培养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在桂林举办 郑树山张兰春等同志出席并讲话
第15期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暨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在我院举办
●2006年度申请使用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工作启动
●《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管理》、《2006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和《区域教育探索》(第五辑)出版
第16期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6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举行
●“第二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在新乡举行第四届论坛拟于2008年孔子诞辰2559周年之际在我院举办
●首届国际“孔子教育奖”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颁发  “中华传统美德与当代中学德育论坛”同期举办
●《2005中非教育部长论坛文集》出版发行
第17期
●借鉴管理理念  汲取创新智慧
——学院2006年度第三期“学术讲坛”近日举办
●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申报和评奖工作启动
●创新与特色:中学校长国际论坛综述
第18期
●借鉴管理理念  汲取创新智慧
——学院2006年度第三届“学术讲坛”成功举办
●学院2006年度科研成果登记申报工作启动
●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揭晓
●《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廉政教育读本》出版
第19期
●体验高校管理经验  感悟有效管理模式
——学院2006年度第四期“学术讲坛”即将举办
●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申报和2006年度学术文库出版基金使用申请工作顺利结束
●建设有质量的科研促进有质量的教育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评审会在我院举行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在集美大学举行
●“院校研究:领导与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第20期
●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 2007—2008年度立项课题评审暨2006年度学术文库出版基金评审圆满结束
●体验高校管理经验  感悟有效管理理念
      ——学院2006年度第四期“学术讲坛”成功举办
第21期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立项课题揭晓我院两项课题获准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单列学科规划管理工作会议在我院举行
●2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年会暨研究基地经验交流会召开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调研课题成果汇报会在我院举行
●明确科研定位搭建学术平台 积极促进学院主体事业发展
——2006年科研工作总结
●2006年《科研动态》总目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萧山 大学 校长 中央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