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培训 > 培训教育详情页

教育培训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辅导员素质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07日

杨晓波

 

      为全面贯彻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第24号令精神,落实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受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的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7年5月10日-15日举办了第六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5月11日,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副司长冯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文长出席了开班仪式。李卫红副部长在开班仪式上做重要讲话。
      李卫红指出,胡锦涛总书记最近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希望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贺信进一步指明了青年健康成长的方向,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卫红要求,广大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贺信精神,按照“四个新一代”的要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带着感情去做学生工作,努力成为新时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手。
      李卫红强调,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培训工作,自2005年以来列出专项经费连续举办此类培训班,受到各地各高校的普遍欢迎。参加培训班学习的辅导员班主任骨干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加强理论武装,并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为期6天的学习时间里,围绕高校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际,先后组织了6场专题报告,内容涉及到: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政策、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关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案例分析等,进行了2次分班研讨和1次大会交流,并组织学员参加了2007年全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
      一、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长期战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主力军。教育部思政司一贯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同志出席了第六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开班典礼,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为学员做了精彩的报告。副司长冯刚同志也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为学员们系统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等重要问题。两位司领导的报告提高了参训学员对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24号令的理解和把握,增强了大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学员们更加明确了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工作的基本形势和主要任务,切实感受到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感受到党中央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充分信任,进一步树立了全局意识,提高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增强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大家体会到: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做好辅导员工作,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进一步体会到做好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工作热情,更需要专业知识,特别是要深入研究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其成长基本规律,并提高自身在处理突发事件、指导大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各方面的能力。大家一致表示,短短一周的学习培训,促进了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学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了解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前沿动态,吸收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成功经验,极大地提高了预见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做好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开创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总结经验,深入探究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各校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北京化工大学在辅导员培养方面,总结了三点做法:一是学。全体辅导员一起学习讨论,两星期一次,把讨论成果汇编成册。每当新辅导员开始工作的时候,可以翻看,上手很快。还经常请知名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对辅导员有很大帮助。二是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对老师的总体评价、对专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评价、总支副书记评价、创新和机关考评。这个评价体系对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三是奖。包括经济奖励、荣誉和培训机会。经济奖励主要是学期末或者年终的津贴发放;荣誉主要是开展十大优秀辅导员,北化工优秀辅导员等评比活动,并为优秀辅导员优先提供培训机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汉大学政法学院学工办主任易仁首交流了自己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的“433”模式。以4个阵地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4个阵地分别为班团组织、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社会实践阵地以及第二课堂阵地。主要发挥3批人员——党员、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加强学生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强化3支队伍——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的责任。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基础性的工作,加强对他们的培训。综合发挥导师在政治上引导、学习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就业上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关于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体验和感受,重庆邮电大学辅导员李兴军认为,辅导员工作要把握好下面几点:第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要多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发展考虑、处理问题,突出学生管理人性化的一面。第二,理智与情感结合。在学生事务管理上,由过去的重说教向重倾听转变。如,在处理学生因故请假等问题上,一方面既要遵守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请假事由的特殊性,酌情处理。第三,宏观把握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抓两头、带中间,充分调动党员、班长、支书、入党积极分子的参与积极性,这一方面拓展了学生事务管理的主体,另一方面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第四,自身修养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加强自身学习,发展专业特长,以提高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能力。
      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一些学员也指出了当前辅导员队伍所面临的困惑与问题。首先是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定位问题。许多辅导员工作前两年还比较有激情,精神饱满,以后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定位以及工作的辛苦,很少有空余时间去充实提高自己,感到很困惑。在学校实际工作和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职责不明确,辅导员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确立。转岗成为一个基本的出路。其次是领导重视的问题。各层面领导因从事工作不同,重视政策、落实政策的程度也有所区别。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党委领导重视,更需要得到行政领导的重视。有很多学校把院、系、部教学秘书、行政秘书的工作也压在辅导员身上,这对于工作负担重、压力大的辅导员队伍来讲是不合理的。第三是对不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认识问题。有学员认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距很大,各个院校的差距就更大。因此,应该总结和推广各类高校的辅导员工作经验。
      三、深入交流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创新经验,提升高校辅导员整体水平
      针对当前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学员们在讨论中结合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和工作实际,群策群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首先是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质。其次,应努力提升专业化水平。应对辅导员队伍进行专业化改革,可分为社区辅导员、心理咨询辅导员、形势政治课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等,进行专业的培养和训练。第三,要完善制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辅导员工作繁杂,如果没有规范的制度,很难产生良好效果。制度建设首先要从干部培训、队伍建设抓起,加强学生管理的各方面制度建设,善于总结经验,随时补充完善制度。第四,要加强督查,保障政策的落实。16号文件和24号令从国家层面上给予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别的关注,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学员们建议教育部定期组织对高校落实文件精神的情况进行督查,同时,加快推动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促进地方高校辅导员地位的提升和队伍的健康发展。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陈正 四川 专题 轮训班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