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为学员作报告
11月3日下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教授来院,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为题,为2016年第三、四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全体学员作专题报告。
顾海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国共产党95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为出发点,分别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两个视角,重点阐释了我党自成立以来经历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及具有重大历史贡献的三次“伟大飞跃”。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深刻的描述了我党发展的艰辛历程,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具有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顾海良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化对历史规律性问题的认识,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境界;要从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理想信念与根本方向、根本保证与基本路线、战略布局与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与发展动力、依靠力量与根本宗旨、世界交往与国际战略、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等八个层面充分认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深刻内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顾海良在报告中还强调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党中央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整体设计,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渐次展开、深度推进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意义深远。
来自全国高校研究生思政课骨干教师和全国省属高校、军队院校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等近200名学员聆听了报告。学员们一致认为,顾海良教授的报告既有理论研究的高度,又有实践思考的深度,对深入认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同时对进一步做好思政课教学和科研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院社科部 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