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智库 > 科研智库详情页

科研智库

科研动态第七十九期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8日
 
目  录
 

      1、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儒学有效普及
              
——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三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盐城举行
      2、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启动
      3、
中国高教学会第七届优秀获奖成果简介(三)
      4、
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管理者的使命
      5、
成果要报(三十二)
          
◆ 《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与突破》(《高校招生》2010.1)
           ◆ 《美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考察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
           ◆ 《论赠地学院发展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 《论高校院系实体化运作的风险管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推动儒学有效普及
——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三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盐城举行
      
      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儒学有效普及,4月17日上午,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曹凤泉的主持下,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盐城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三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在盐城师范学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由叶选平会长于2007年倡导举办,并曾出席前两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专门为本次座谈会发来书信,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金美华宣读了书信。滕文生在致信中回顾了前两次儒学普及座谈会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当前的儒学普及形势,就如何做好儒学普及工作提出五点意见:一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普及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发扬传统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二是研究和普及是儒学专家学者的双重任务,儒学专家学者要走出书斋、走出课堂,到人民群众中去;三是普及的内容以重要的儒家经典为主,并与儒家经典研究著作中的优秀著述相结合;四是儒学普及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以“入耳、入脑、入心”为实效标准;五是儒学普及教育的重点为中小学生与青少年,将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给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与中坚。滕文生希望与会人员能集思广益,为儒学普及工作献计献策。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吴小兰女士在讲话中强调,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要做事先做人,要教育学生、孩子如何做人。她强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宣扬忠、孝、仁、义、信、智,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蒙童养正的重要作用,今天应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的新内涵,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
      本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得到了当地的响应和支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殷翔文结合江苏儒学传统思想教育发展形势指出,江苏教育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人文底蕴深厚,江苏将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普及工作,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盐城市副市长朱传耿介绍了盐城“红白蓝绿”四色文化,强调儒学传统思想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目标提供坚实的精神动力;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代表全院师生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指导,相信本次会议将有力推动学院的儒学教育。
      近些年来,各地儒学普及工作异彩纷呈。在国际儒学联合会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殿卿、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凌子主持下,来自各方面的9位代表纷纷交流了儒学普及的经验。盐城师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勤教授、北京四中学校校长助理朱翔非、南京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分别代表高校、中学、小学作大会发言;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德育科科长金鑫、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小教科科长刘会民代表教育行政部门发言;湖北省仙桃市仙源学校校长武家舫代表民办学校发言;北京市怀柔区文明建设委员会胡克稳、中共山东德州市武城县委宣传部陈建军代表地方党委行政发言;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中心主任冯哲作为大陆读经的倡导者发言。
      会议期间,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南京大学教授杨明、天津明德国学馆馆长柯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宋婕、首都精神文明办周大庆处长、中国孔子基金会纪检组组长张卫东、《当代青年研究》杂志社主编孙抱弘等100多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各类院校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结合自身的研究和经验,分四个小组进行了交流研讨。与会代表还观看了盐城师院师生精心准备的“民族魂·乡土情”专场文艺晚会,观看了“千年吟唱闻新声”盐城师院儒学普及工作成果展,参观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4月18日下午,在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建福教授主持下,大会举行闭幕式。广西朱熹思想研究会会长朱光葳、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孔岩、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新宏、同济大学教授邵龙宝作了小组汇报发言。国际儒学联合会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张践教授在大会总结发言中强调,儒学普及,应始终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己任,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青少年普及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宜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有效进行;儒学普及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促进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推进;如何区分精华与糟粕、如何提升师资素养、如何与体制内学校的衔接、国际儒学联合会如何进一步发挥其职能等问题,在本次会议中也得以深入交流。他希望普及推广工作者再接再厉,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大家普遍感到,儒学研究亟待加强,儒学普及任重而道远。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10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启动
 
      根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通知,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启动,现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凡申报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者在申报过程中请注意:本年度课题申报采取网上申报与文本申报两种形式。网上申报流程及办法参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相关文件,网上申报受理时间为5月17日起至5月28日,逾期申报系统将关闭,不再受理申报。没参加网上申报的个人不得进行文本申报。通过网上申报的课题,将通过后的文本打印,进入文本申报。
      2、课题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及《活页论证》等)、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系统(个人版)均可从市教委网站(http://www.bjedu.gov.cn)、北京教育科研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网(http://www.gh.bjedu.cn)下载。申请书文本原则上要求一律用计算机填写。
      3、文本申报截止时间为2010年6月11日。请各申请者务必于2010年6月7日下午4:30前将申报材料报科研与合作交流处冯文宇处。申报材料包括:《课题申请书》一式7份(原件1份,复印件6份),活页论证一式5份,并提交电子版于学院科研信箱keyan@naea.edu.cn。申请书要求统一用A4纸印制,左侧装订。
 
中国高教学会第七届优秀获奖成果简介(三)
 
和谐文化建设与高校管理者的使命
 
      本文系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郑树山在“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上的主题演讲,全文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12期。
      文章指出,高等院校赋有研究、传承和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任。高校管理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重视研究和加强高校自身的和谐文化建设,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善于将和谐理念运用于高校管理,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特色发展;致力于提升高校管理品位,增强管理效能;致力于培育和谐发展而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努力增强育人效果。
      论文发表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曾收入《求是先锋—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丛书,并以其高深的立意和独到的见解而荣获中国高教学会第七次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成果要报(三十二)
 
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与突破
 
发表于《高校招生》2010年第1期
作者:黄永军(教育行政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摘 要】高考改革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如高考改革要有国家整体的视角,高考制度本身的效能要高,最终要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高考改革的各项举措之间必须是内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如全国统考仍具有重要意义,考试次数可适当增加、方式可适当灵活,考试内容要适用并体现一定的教育基准要求,志愿填报要真正平行,高校分批录取要打破,唯分录取要打破,高校要建立科学严格的录取规范,并要承担起自主录取的义务和责任,规范公示有助于防治不正之风,并可成为高校评估的有效手段。改革的各项举措整体构成了高考改革的框架性方案,在平行志愿与学位配置矛盾解决,在高校公平自主录取与不正之风防治等重大难点方面有突破性探索,有望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善教育整体局面的新契机。
 
美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考察报告
 
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执笔人:杨红霞(社会科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摘 要】美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不论宏观还是微观,分权化特点都十分显著。分权化造就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性和高等教育系统的活力,也成就了贴近市场谋发展、各方参与求实效的高校办学局面,给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诸多启示。
 
论赠地学院发展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作者:郭锋(社会科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
 
      【摘 要】赠地学院发展模式促进了美国公立高等院校的发展,启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增强了大学的社会责任,使高等教育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力量;开发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论高校院系实体化运作的风险管理
 
发表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作者:刘亚荣(教育行政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等
 
      【摘 要】为主动应对高校发展及其管理环境的快速变化,国内一些高校进行了管理重心下移的分权模式探索,实施以院系自主理财为核心制度的实体化运作。但分权改革若没有解决好管理控制问题,可能导致院系发展偏离学校战略目标,存在运行与发展的风险。把风险管理恰当地嵌入到分级管理的运行机制中,将合理保证学校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构建院系实体化运行的风险管理框架,将为院校两级管理的具体制度设计和制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全国 专题 培训班 辅导员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