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5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大会交流上的发言
二班班长、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牛少健
(2018年4月14日)
西子湖畔,春光宜人。在领导、专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21天紧张而又充实的研修学习,作为教育部第35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学员顺利结业,个人感觉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下面,结合学习实际和个人思考,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学习体会
在此之前,本人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过5次,参加局长培训班3次,对比来看,本次培训有以下几个特点,让我深有感触:
一是培训内容最丰富。既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也有对基础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学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校园安全与相关法律等教育热点问题的科学解读,既有思想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指导意义。可以说,学院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准备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二是学习形式最多样。本次培训课程安排,学院领导统筹兼顾、精心设计,这其中既有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也有司局领导深入浅出的政策解读;既有靶向精准的专题讲座,也有兄弟区县的交流互动。同时,班前微讲坛、结构化研讨、警示教育和现场教学也贯穿其中,让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参与其中、沉浸其中,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三是组织工作最严谨。本次研修,班主任有条不紊、全程精心服务,各位专家认真备课、悉心进行指导,所有学员积极参与、学习热情高涨,21天来的严谨、科学、规范和认真,已经让我们能静下心来思考教育、研究教育,可以说,已经固化成一种自觉,沉淀成一种“惯习”,一定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二、学习收获
21天的培训时间与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相比,极其短暂,但是收获颇丰。
一是对习近平教育思想有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治国理政进程中,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发表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构成了科学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即习近平教育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本次培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教育思想贯彻全过程,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比如,总书记多次讲,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总书记对立德树人和教育培养目标的论述,着眼全局、把握关键、立意深远,鲜明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指明了目标方向和行动路径。
二是进一步理清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本次培训,对《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党中央、国务院或教育部制定下发的重要政策文件进行了专题解读,涵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考试招生制度、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工作,让我们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是从实践层面看,学习借鉴了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培训过程中,既有领导专家的精心指导,同时也为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教育同仁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课前课后、餐前餐后,成为我们交流思想、互通有无的最佳时机,北京市东城区教委、陕西省教育厅等单位的管理和教育经验,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为下一步加快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借鉴。
四是初步解决了区域教育发展存在的瓶颈难题和困惑。通过21天的培训学习和研讨交流,实现了思想认识、自身修养、方式方法的再优化、再提高,进一步澄清了部分认识层面的困惑,对下一步我们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优化学校管理机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等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和解决路径。
三、几点思考
培训过程中,个人的部分思考和认识,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是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培养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古今中外许多教育专家对教育都作过精辟论述,虽然角度不同,但揭示了教育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这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表明教育的周期性长,要求我们做教育,必须立足长远发展,远离急功近利,办朴实无华的教育,办平和淡定的教育,站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为人的终身学习打基础。
二是教育要回归现实。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当前,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就是教育质量,直白的说法就是要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简单的将升学率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要做好结合工作,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凝聚家校共建合力,实现同心同行、同频共振。
三是做教育要有情怀。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是热爱。人才成长有其内在规律,教育在其中就要起到阳光雨露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党和国家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做教育要持之以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事教育工作要改革创新,也不能朝令夕改,既要有历史耐心、有专注态度,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才能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原,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为每一名孩子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