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第八十三期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15日
目 录
- 全国教育科学年度立项课题公布 我院三项课题获得审批
- 2010-2011年学院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顺利举办
- 学院举行2010年上半年访问学者访学成果交流会
- 中国高教学会第七届优秀获奖成果简介(六)
《名校建设》 - 成果要报(三十五)
◆ 《孟子人格尊严论及其价值》(收入《2010年海峡两岸儒学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世界华文出版社,2010年6月版)
◆ 《学校文化与校长角色》(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 《让技能竞赛产生更多积极效应》(《江苏教育》2010.5)
全国教育科学年度立项课题公布
我院三项课题获得审批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日前公布,我院三项课题获得审批。其中,郑树山院长申报的《<职教法>修订的实证研究》被批准为国家重点课题(委托,课题批准号:AJA100010);于建福教授申报的《儒学核心价值与当代价值教育研究》被批准为国家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BEA100036);包金玲副教授申报的《去行政化:日本教育行政地方分权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DA100213)。
《<职教法>修订的实证研究》课题,将利用我院独特的资源优势,力图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背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着重就职业教育与就业准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及民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职业培训、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农村职业教育、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立法国际比较与启示等重要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实证研究,直接服务于《职业教育法》的修订。
《儒学核心价值与当代价值教育研究》课题,力图全面梳理儒学的价值范畴和命题,注重探究儒学中以人格尊严、仁义礼让、忠恕诚信、修己安人、尚中贵和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进而理清儒学核心价值的内涵;探讨儒学核心价值的形成、演变与阶段性特征,力求把握儒学核心价值与当代核心价值的内在联系;着重探究儒学核心价值对当代价值教育的启示,提出当代价值教育的若干建议;还将涉及儒学核心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关系,挖掘儒家核心价值资源,凸显儒学的当代教育价值。
《去行政化:日本教育行政地方分权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课题,围绕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研究近年来日本教育行政由过去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向专业化、指导型模式转变,学校管理由重视常规性管理向重视学校组织领导能力建设方向转变,学校办学由过去封闭式办学向面向区域开放的、特色办学方向转变,并通过民主监督和参与进一步明确学校的责任。通过比较和借鉴,探讨我国教育行政改革中去行政化的基本理念和路径,明确服务型政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职责,探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制度保障措施和机制。
学院今年所立课题,包含国家重点课题、国家一般课题和教育部重点课题,实现了课题类型的新突破;注重跟踪理论前沿,紧扣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符合政府决策的需求。
据悉,本年度课题申报数近7000项,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共453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国家重点课题10项、国家一般课题99项、国家青年基金课题76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70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98项。
(执笔人:冯文宇)
2010-2011年学院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顺利举办
2010-2011年学院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于2010年6月29日顺利举行。常务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兰春出席并讲话。副院长牛文起主持报告会。学院特邀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北京教科院院长助理兼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耿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邢永富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于述胜教授,以及我院副院长李文长教授、国际教育教研部主任史朝教授、学校管理教研部于鲁文教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主任许玉乾教授、远程培训部主任郭垒教授组成评议专家组对各课题进行了评议。学院专兼职教师参加了报告会。根据议程,5项课题分别由各专家组主席主持开题并组织评议。各课题负责人先对本课题就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课题组分工, 研究进展及成果等进行15分钟开题陈述,然后由各专家组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许耀桐教授主持《干部培训的时效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工作为例》开题。该课题由培训部主任于京天副教授负责。该课题将立足学院已有培训项目,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回溯分析等方法,从培训者、培训组织者、受训者等多个维度考量“干部培训的时效性”问题,力求结合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的特点,尝试提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实效性的评估体系;探究几个影响培训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重点培训项目的实际,提出培训改进建议。各位专家组成员以提问的方式对课题进行了积极评议并提出如下建议:将课题研究内容进一步聚焦,如以学院某个或多个培训班次为模块或案例,重点围绕其设计目标、各方共识、策略、行动、影响和效果等多个方面去深入考量;课题研究方法中的访问方式设计,要能够从不同的访问对象中,体现“实”和“时”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与课题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邢永富教授主持《教育管理案例教学研究》开题。该课题由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邢晖教授负责。该课题以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教育管理案例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学院干训工作性质、教育行政管理者特点和教育行政教研部学科研究方向,重点分析如何进行调研、撰写教学案例和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在此基础上开发教育管理案例与教学手册。专家在评议中对“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案例研究”等几个概念进行了对比,厘清了各自的内涵及相互的关系。专家建议:该课题的重点应放在“案例教学研究”上;该课题的案例研究应突出“教育管理”,体现“教育管理”的特性;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应服务于案例教学及案例研究。
耿申研究员主持《教育局长领导胜任力模型研究》开题。该课题负责人为图书信息中心主任从春侠副教授。该研究尝试在对教育局长进行角色定位、职责规范基础上建构教育局长领导能力模型。研究方法采用混合研究策略,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结合推进。该研究重点在验证阶段,即对初步建构的模型进行大样本验证。在应用环节,将对我院教育局长培训提出培训建议。专家建议:课题应进一步对“教育局长”的身份和角色进行定位,尽量去掉其“官员”成分;进一步论证教育局长的“领导力”的必要性;关于“胜任力”,中英文的内涵是有区别的,应在研究中对胜任力进一步界定并提出相关标准;研究中的“模型”应再界定,明确其建构性特征以及所应包含的要素。
文东茅教授主持《我国大学领导管理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开题。该课题负责人为社会科学教研部主任郭锋教授。该课题拟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学院高校领导干部研修班和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班次的学员为主要调研对象,对我国大学领导管理干部胜任力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将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关高校领导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政策咨询及参考,为高等院校的干部管理、师资管理等提供理论模型参考,为学院高校领导管理干部培训的培训需求调研、课程设置和培训方法改进等提供基于大学领导管理干部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研究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论参考。专家在评议中建议:进一步细化、界定“高校领导管理干部”的范畴,建议聚焦在副校级以上领导;建议课题以我院“高校领导干部研修班”或“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某一群体,力求呈现其现实、客观状态,从而得出自己的理论。
于述胜教授主持《教育类期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四刊”为案例》开题。该题课负责人为教育管理杂志社社长陈丽萍副教授。该课题以学院“四刊”为例,采用案例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教育类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和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意义;探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要素对于教育类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反馈机制和反作用,以及双向互动机制与功能,从而建立教育类期刊可持续发展服务。专家在评议中,首先对“可持续发展”在课题中的提法进行了探讨,指出“可持续发展”多用于且适合用于研究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专家建议:用“竞争力”等替代“可持续发展”这一提法;选择若干比较有代表性或有影响力的教育类期刊,进行比较研究,或者纯粹以学院“四刊”为研究对象,将其历史发展脉络理清,对相关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课题会更有意义。
各位专家对学院课题的集体开题高度重视,在肯定各课题负责人所付出的努力的同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希望各课题充分立足学院培训班次,利用学院丰富的学员资源,开展独具特色、富有价值的研究。
最后,学术委员会主任、常务副院长张兰春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的专业评议表示了感谢并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学院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如与教育部的紧密联系、有机会与大量特邀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的参训学员面对面交流等。因此,学院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培训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积极从事研究工作。此次重点课题组织集体开题,就是为各课题负责人搭建一个与专家学习交流的平台。各位专家的评议不仅对各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学院其他教师也是一次很好的开题培训。他要求,各课题负责人以开题报告会为起点,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对专家意见认真学习讨论,进一步论证、优化各自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争取做出优秀的研究成果。他希望,在一年后的课题结题会上,各位专家能够继续到会评审。
(执笔人:井美莹)
学院举行2010年上半年访问学者访学成果交流会
根据学院接受国内访问学者暂行办法和年度工作计划,今年3月学院启动了2010年度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项目,接受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孙剑坪来我院访学。在学院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及访问学者本人的积极努力下,为期近四个月的访学任务圆满完成。7月2日上午,学院举行了访问学者成果交流会。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全体人员,国际教育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图书信息中心、教育管理杂志社相关负责人,科研与合作交流处、人事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教师到会交流。
会上,访问学者孙剑坪副教授就近四个月来的访学成果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并提交了关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认识和体会”的研究报告。报告全面地总结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尚存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听取孙剑坪副教授的成果介绍后,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该成果是在深入调研、系统梳理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了访问学者的辛勤汗水,非常有价值,感到深受启发。希望将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提炼,将其中的重要观点升华为理论文章,使成果的价值进一步凸显放大。同时,建议将此项研究结合区域特点作更加深入地探索,着重体现成果的实践价值。大家希望访问学者日后与学院保持紧密联系,继续合作并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学院访问学者项目旨在促进院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进而不断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水平。在交流中,与会人员对科研与合作交流处组织的有关访学的系列活动给与了肯定,对不断推进访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出了积极建议。
此次交流会由科研与合作交流处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共同组织。
(执笔人:王敬红)
中国高教学会第七届优秀获奖成果简介(六)
《名校建设》
由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田建国教授撰写、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校建设》一书,获得中国高教学会第七届优秀研究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该书从我国高校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对高校建设提出的目标要求,审视我国高校发展的路径选择,对名校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提出,名校之名,名在视野,视野决定高度,建设名校,必须有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视野,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名校之名,名在理念,理念决定方向,是大学之魂,缺乏正确的办学理念,就没有一流的人才培养和学术成果,也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名校之名,名在名师,现代理念需要现代“大师”引领,大师是大学的根基,汇聚一批“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言能明其志,笔能成其文”的名师群体,是建设名校的根本保证;名校之名,名在特色,特色是名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走特色强校之路,应当成为名校建设的本质追求,当前我国高校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发展目标趋同,学科结构趋同,教育模式趋同,名校建设应该在“个性”和“特色”上下功夫。
全书共十一章,分别为:21世纪时代变化,21世纪人才培养宏观环境挑战,名校建设依据,名校办学理念,名校道德教育,名校发展规划,名校内涵发展,名校科技创新,名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名校人才培养模式,名校和谐校园建设。
成果要报(三十五)
孟子人格尊严论及其价值
收入《2010年海峡两岸儒学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世界华文出版社,2010年6月版
作者:于建福(科研与合作交流处教授、博士)
【摘 要】如何赢得和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哲人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以其高明睿智和理论勇气,论述了“天爵”、“良贵”思想,确信人皆有善端和尚善成圣的可能性,提供了人格平等的立论依据;主张“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倡导超越权势利禄的独立人格;认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鄙夷自贱人格;“敬人者人恒敬之”,积极维护和赢得人格尊严;主张持“君子之守”,养“浩然之气”,努力养成“大丈夫”人格尊严。孟子以其自身崇高人格和精辟论述,惠泽于后世,并为当代人格尊严教化提供了宝贵资源。
学校文化与校长角色
发表于《中小学校长》2009年第12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作者:樊平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师、博士)
【摘 要】学校文化的提出是人本时代学校管理理念的一次创新,因而也成为了当前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推动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过程,很难将校长在学校文化的各个层面所扮演的角色截然分开。文章在介绍了学校文化及其内容,分析了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设计者、践行者、传承者、引领者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长建设学校文化的路径选择。
让技能竞赛产生更多积极效应
发表于《江苏教育》2010年第5期
作者:邢晖(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教授)
【摘 要】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技能竞赛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广大职教师生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独特视点科学地梳理和总结了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探讨了其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文章指出,技能竞赛具有检验和激励、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体现了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已逐渐成为职校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和实践方式,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技能竞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