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职能转变和局长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17日
第二十期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在教学计划的第三学习阶段,紧紧围绕“教育行政改革和局长能力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现将这一阶段学员研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教育行政职能转变:深入思考与积极实现
在讨论中,各位局长认为,教育行政职能的转变是一项涉及深远的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意义,需要确实进行改革。
文山州教育局局长刘锦超:在教育行政职能转变过程中,有三种情况:一是不敢改,因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牵涉面太广;而且体制的因素阻碍改革的进行。二是不愿改,教育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不愿还权于学校,不愿将手中有限的权力分给学校,这是部门利益。三是不会改,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是一个牵涉面很大的事业,不知如何着手进行改革。在改革中,文山州的目标是改变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政府与学校、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政府来说,学校的人事权、财物权统一交给学校,改革赋予了校长充分的自主权,副校长、中层干部由校长聘任,教师实行全员聘任。这样,就理顺了教育行政的管理体制,还权与学校之后,教育局职能集中在规划、评估、服务、教育质量的监督、督导等。
江苏宿迁市教育局纪工委书记刘军:在宿迁建市的初期,教育发展落后,属于江苏省欠发达地区,市政府决定将教育、卫生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一保三放开”的改革思路,保证义务教育,放开学前教育、高中、职业教育。在改革取得了初步经验之后,教育行政职能的转变必须进行。当时提出的教育改革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提出要建设“放权、廉洁、服务性的教育行政机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放权给学校,如教师的调配、干部的任命等,已经下放给学校,校长实行竞聘上岗。校长确定之后,副校长的确定中,校长具有较大的决定分值权,如群众打分占80%,校长的打分比重在20%的权重。学校的中层干部,由学校组织参加竞聘。教师的聘任,由学校上报方案,教育局批准,纪检进行监督。
2.对于正处级校长,由组织部出面组织竞聘,教育局全面参与。
在上面的改革之后,教育局的职能得到了有效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项:
(1)对公办学校进行严格管理,包括干部监督、教学质量评估等,这是教育的主要职责。
(2)对于民办学校,放权给学校,不干涉其具体的事务,加强审计和价格监督,保证其办学不能离谱,对其人员聘任实行自聘自主,不予干涉。
(3)对于改制的学校,管理方式介于公办和民办之间。
自上述改革之后,教育行政的只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注重质量、效能的提高,要求管理者服务与学校和基层,经常到学校走访和倾听。这一改革的趋向是放权、服务。目前,主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外面的干涉日益增多,有时会干扰学校的正常及学秩序,如安全、宣传等,要进入课堂、要借用学生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压力很大,要顶住外来的压力,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2)新义务教育法推行之后,教育投入靠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推动很难进行,很难保证。
文山州教育局局长刘锦认为,总结文山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行政职能的转变离不开党委、政府一把手的亲自抓、重视,政府一把手的重视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教育局长应该加强与上级一把手的沟通和协调,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第二,教育局机关自身的建设要做好,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好后勤保证。第三,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如新闻舆论、卫生、安全等,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行。第四,教育局一定要为校长说话,要做好校长的后勤、保护工作,加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五,教育局长要加强教育理论、教育政策的能力,推动地方进行改革。
二、现实和理想中的教育局长形象:角色冲突和协调
在本次研讨和参与式教学中,本期研修班的局长们还围绕“理想与现实中的教育局长的形象——为教育局长画像”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如下:
在讨论中,各位局长普遍认为,现实中的教育局长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是一项具有巨大挑战的职位,做好实属不易。现实中的教育局长,权小责任大,教育局长的活不好干;而理想的教育局长形象应该儒雅、智慧、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被领导重视,被群众和社会理解。在现实中,教育局长要顶得住压力,受得了委屈,经得起折磨;要善于争取和调动各方面资源为教育所用。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教育局长要有一种心态: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指望什么救世主,不要轻易相信什么灵丹妙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件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
在现实中,教育局长时常面临角色的冲突和困惑,在一系列的角色中进行抉择,成为一个被理想和现实所分裂的人物,成为一个双面人。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晓林认为:现实中的教育局长是一个双面人的角色。一面是理论的、理想的,按照文件、政策塑造出来的形象,(一个是在现实困境中进行工作的形象)。比如,作为分管业务的局长,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会讲不同的话。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场合,教育局长会大声疾呼,要狠抓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多给孩子玩耍的时间,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到了另外一个场合,比如布置教学工作,检查教育教学质量,中考、高考的总结会上,教育局长又会换一张脸,非常严肃地说教育质量如何如何,升序率与去年相比怎么样,升学率不上去怎么算得上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等。所以,作为教育局长,我经常感到自己是一个矛盾的形象,人嘴两张皮,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样做也是违心的。一个理想的教育局长,肯定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努力。如何在这两方面找到平衡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西藏昌都地区教育局党委书记赵建国认为:现实中的教育局长首先是一个思想者,熟悉中国以及本地教育发展史,对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了解。第二,是一个协调者。教育局长要协调好内部上下的关系,以及和有关部门的协调,努力形成促进教育发展的合力。第三,是资源的调配者,要调配和利用好资源,为教育服务。第四,是挑战者。我们必须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社会舆论对教育的关注一年一年在增强,我们还要敢于应对媒体的压力。
正如有的局长总结说,第一,教育局长是个负责人,与普通人不一样,他有自己的灵魂,站在自然人面前,他有难言之隐。第二,教育局长是个社会人,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教育局长是个精力充沛的人;第三,教育局长是个“高危”职业,拥有有限的权力和无限的责任,是个高空走钢丝的人;第四,教育局长是个表演人,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严酷的现实矛盾,教育局长是个永远没有把工作做得满意的人。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出现不一致和断裂的现象,现实总是和理想存在落差,但这不妨碍我们的教育局长对理想角色形象的想象和展望。在理想中,教育局长是这样一幅形象和角色:
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教育局长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重庆市巫山县教育局工委书记陈少峰认为,在不同社会群体的眼中,教育局长的形象是不一样的。上级行政领导眼中的教育局长,是一个重要的有实力的部门负责人;校长、教师眼中的教育局长,是一个懂得教育规律的领导人;家长眼中的教育局长,是一个理想教育的缔造人;民众眼中的教育局长,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社会行政人员;教育局长眼中的教育局长,是懂得将教育放在社会经济大背景中,放在历史长河中去审视,是一个有理性的民族忧患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战略眼光的人,是懂得教育的总体目标和现实需要的人,是懂得将教育的种种理念和本地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达到契合的目标的人;是一个遵循教育规律又懂得创新的有思路的人。
三、教育局长的行政能力和专业能力:全面追求、协调发展
教育局长的行政能力和专业能力都重要,两种能力都具备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在目前的行政体系下,两者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就教育事业本身而言,应该说选拔懂业务、从事过教育尤其是教师职业的人干教育局局长是合适的。因为教育毕竟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尤其在教育立法越来越系统、越来越依法治校的今天,不懂教育业务的领导,很难把教育事业搞好,也不会做到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但是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为了使教育能够办下去,还是以行政能力为主。一般而言,行政能力对于地市局长来说,特别是一把手来说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在现实情况下,教育局长要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必须有综合协调能力、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所以行政能力的要求要大于专业能力的要求。 学员们普遍认为,在地市一级,作为教育行政干部,应该说行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地市是科层结构,作为教育部门,必须和公安、电力、财政、税务等各级政府打交道。没有一定行政能力,别说为教育做什么事情,就是本应该由各级政府做的事都很难实现。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争取教育经费不用说,学校周边安全、征地、治理收费以及消防、保险,都需要协调,不和各个部门搞好关系,就会寸步难行。
新疆石河子市教育局局长毕建勋:这两个能力是矛盾共同体,是一个矛盾的两个侧面,教育局长应该同时具有两个能力。三班经过讨论,总结三点:第一,在现在的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教育局长首先要有行政能力。我们很穷很苦,手头没钱,又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家长的期待很高,所以教育局长首先要能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争取教育应该得到的某些方面的待遇,从而提高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等到教育的硬件条件好了,我们的局长则主要该发展专业能力。第二,专业能力不单是局长的学历,更重要的是他对组织教育教学的理解。他能给校长提供一个平台,让校长去做他该干的事情,而局长做好全面的协调。第三,行政能力和专业能力不是对立的,身为一个局长就应该同时具备这两个能力。只有既懂得教育行政管理又是教育专家的人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局长。
天津市宝坻区教育局局长李富旺:在教育局长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中,我们觉得思想力、亲和力、决策力、执行力、协调力和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思想力最重要,因为教育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动的领导。我们经常说的让自己作主实际上是让自己的思想作主。思想力来自于正确的思想,那何谓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抽象的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中对教育产生的认识,开始是感性的,感性材料积累多了,便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思想力要加强两大建设,一是教育思想体系建设,二是资源建设。我们有一个观点,正确的教育思想必须是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去建立的,我们不能把个人和团队的理念凌驾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之上。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我们应该树立均衡教育的思想、开放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的思想、教育服务社会的思想、全面发展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关于“教育局局长的领导能力建设”,在讨论和参与式授课中,大家认为下列能力也比较重要:1、领导决策的能力。教育局长经常面临一些需要立刻决策的事情,所以必须有决策的能力,而不是犹犹豫豫,耽误事业发展。2、学习的能力。当前教育发展的速度太快,教育局长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这种学习不仅只是理论学习,主要还是业务学习,如学校管理、行政领导、未成年人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和区域教育规划等。3、沟通协调能力。作为局长,不能成为孤家寡人,与别人老死不相往来。教育必须与各个部门沟通,求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4、行政管理能力。即作为“班长”,必须有领导能力,该承担时必须承担,这样才会有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