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第十五期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08日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
暨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在我院举办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承办的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暨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于2006年10月21—22日在我院召开。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邹时炎,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王旭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田正平教授,中国地方志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地方志理论研究室主任邱新立等到会祝贺。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庄益群出席开幕式,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和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学院愿为大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优质服务。庄益群同志表示,学院和高教管理研究会愿加强与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的合作,在学院的培训、教学和科研中,有效借鉴和推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的相关研究成果。
会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教授作了题为《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存史教化的重任》的报告;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汤世雄作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与会代表还听取了有关专家关于《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二轮修志情况及热点理论问题,以及教育史志研究的学术报告,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研究会表彰了在首轮地方教育志和“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编研工作中涌现出的101名先进工作者和39个先进集体。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是全国研究地方教育史志(包括校史和教育人物志)的群众性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自1986年筹建以来,以存史、资政、教化为使命,以学习、研究、交流、提高各类地方教育史志和教育年鉴的编研工作作为主要活动内容,努力提高各地教育史志编研的质量,培养和壮大地方教育史志编研的队伍。该研究会主持的“九五”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承担了教育部及相关部门交给的多项编纂任务和研究课题,做了大量细致、艰辛的协调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教育的研究与发展。
2006年度申请使用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工作启动
根据《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的“学术文库出版基金的使用分年度进行申报和评审”的规定,2006年度申请使用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工作启动。
请准备申请使用出版基金的科研人员认真阅读《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院字[2004]8号),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如实填写《学术文库出版基金使用申请表》(请各申请者于学院www.naea.edu.cn网下载),于2006年11月17日(周五)前以书面形式交科研处冯文宇同志处,并提交电子版于学院科研信箱keyan@naea.edu.cn。
已批准使用2005学院学术文库出版基金的教研人员,尚未完成者,请抓紧运作,按规定期限出版。
《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管理》、《2006中国高等教育
管理:现实与理想》和《区域教育探索》(第五辑)出版
经学院领导和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配合和支持下,《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管理》、《2006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和《区域教育探索》(第五辑)于10月正式出版。
2005年9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功举办了以“共谋教育改革发展同庆教院五十华诞”为主旨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论坛期间,有35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校友,分别围绕“质量保障、制度创新、能力建设”三大主题发表了学术演讲,进行了专题研讨,深刻阐述了各自的办学理念,广泛交流了最新的改革历程。经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俞家庆教授和副院长李文长教授统筹组织,科研处协调,整理了论坛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形成了《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一书。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高等教育发展动态,其中收入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世界银行教育局代理局长杰美尔·萨尔米的演讲;第二部分:高校领导能力建设,收入了原高校领导研究室汇集整理的中外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8篇文章;第三部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和评估,收入了国际教育教研部汇集整理的中外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6篇文章;第四部分: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收入了社会科学教研部汇集整理的中外大学校长、书记和专家学者23篇文章;第五部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收入了学校管理教研部汇集整理的中外大学校长、书记和专家学者14篇文章。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众多高校行政管理官员、专家学者进一步了解论坛盛况,对深入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5年9月2日-4日,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建院50周年之际,召开了2005年学术年会。会议以“构建和谐社会:高等教育管理使命、挑战与对策”为主题,以七个分主题共同探讨了高等教育管理如何适应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时代主题:(1)构建和谐社会:高等教育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高等学校与企业、社会“互融共生”战略;(3)现代大学制度与高等学校管理;(4)高等学校学术生态营造与学术繁荣发展;(5)高等学校资金筹措、成本控制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6)构建和谐社会:高等学校与政府的新型关系;(7)构建和谐社会: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事务管理。经王保华教授策划、统筹,俞家庆教授、李文长教授审定,形成《2006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一书。本书内容紧扣和谐社会而展开,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回顾了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概况,并对今后研究趋向作出展望;第二部分,和谐大学:理性思考;第三部分,和谐大学:院校实践;第四部分,和谐大学:多元视角。本书是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依托学术年会成果形成的第五部学术文集。本书凝聚了全体与会代表关于和谐社会与高等学校建设的最新成果,对高等教育界探究和谐大学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005年,学院举办了第十七至十八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和第九至第十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培训研修期间,学员们提交了数百篇具有探索性和富有价值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区域教育探索》(第五辑)汇集了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是继《素质教育—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和《区域教育探索》(第一至四辑)之后形成的系列成果之一。本书分十一部分,由院内专兼职教师按主题分别作了概述:⑴均衡发展:区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性选择(许杰);⑵素质教育:东部地区的视角(司洪昌);⑶素质教育:中部地区的视角(张婕); ⑷素质教育:西部地区的视角(李静波); ⑸队伍建设:素质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杨红霞); ⑹以人为本:学校德育的价值追求(从春侠);⑺稳步推进:课程改革的现实路径(杨艳玲);⑻注重实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取向(刘丽红); ⑼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体制保障(包金玲);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跨越发展之路(李长华); ⑾督导评价: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导向机制(茶世俊)。本项目既是以往课题研究的继续,又是“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成果之一。收入本书引论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区域推进”,收入本书相关部分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政策分析与对策选择”、“淄博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认识与实践”、“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全面落实课改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都是其部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都曾在地县教育局长培训班专题论坛上作过交流。本书由于建福教授主持、统稿,“学员成果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人李文长教授审定。肖修明老师、王秀清老师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协助项目主持人做了大量选编与审校工作。《区域教育探索》系列成果的出版,有益于参训学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深入探索与国民教育相适应、适合当地实际需要的区域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有助于引发科研人员对中国区域教育特性与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