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培训 > 培训教育详情页

教育培训

第17期高校中层干部研修班
聚焦“立德树人”与本科人才培养开展专题研讨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0日

  2019年9月9日下午,第17期高校中层干部专题研修班学员分两组举行研讨会,主题聚焦“立德树人”与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本次研讨,结合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和本职工作,学员们做了充分准备,发言踊跃,精彩纷呈。通过研讨,大家交流了想法,深化了认识,提高了站位,明确了定位。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和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任务

  学员们纷纷表示,经过一周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多场高水平讲座,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全面学习和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从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会上的讲话、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18年考察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到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部研究部署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路线方针,全面确立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围绕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前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此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系统学习教育部文件要求,提高思想认识,抓好贯彻落实的机会。

  大连海事大学统战部副部长苏萍在发言中谈到,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我们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晓琳认为:一是先立德再树人。如何立德?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课程与思政相结合,决定了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为范。同时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而为一,反对“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要培养四有新人;二是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树人同时意味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三是高校应推进实施教育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在学科规划上应将统筹管理和尊重专业差异相结合。培养方案须应时改革,科学化,体系化,关照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

  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畅谈各校特色,落实“立德树人”和本科人才培养任务

  本期研修班35名学员分别来自8所不同高校,其中既有双一流高校、地方重点大学,也有职业技术学院;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行业性高校。学员中既有学院领导,也有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大家结合各自学校和工作实际,在加深彼此了解中交流工作,分享经验。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孙晓静结合学校情况谈了三点体会: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在学院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认真落实,构建“课程思政+思政课”育人格局,学院努力构建“3段5类7模块”企办院校特色课程思政模式,形成“三层面、七维度、全过程”的劳动教育培养体系。二是立足实际,优化专业结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形成“一重点,多方式”的专业建设模式。三是问题导向,深化教学改革。以“1+X”证书试点建设为核心及抓手,推进学分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考核方式等5项改革,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系副主任刘训臣分享了本校立德树人的经验做法。34年的军校生涯,21年的铁路行业企业办学,68年根植燕赵大地,积淀了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学院秉承“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致力于服务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融入企业文化,传承燕赵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了以军魂、路魂、燕赵魂为核心的“三魂”文化育人体系,以特色文化熔铸立德树人的根基和血脉。21年的企业办学,学院与中国铁总、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及石家庄、深圳、青岛等地铁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对接企业文化,将“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企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行业归属感。

  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孙倩老师表示,从本校发生的突发事件来看,爱国主义教育是需要从小到大持续开展的,教学和科研都需要紧紧围绕如何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来开展,学校开展了“三风三立”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专业精神。

  青海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童丽从医生的职业道德出发娓娓道来,谈到关于“立德”。作为医药工作者,尘世间除了生死,别的都是小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教育有所避讳,《左传》中谈到“立德”是死而不朽的寓意,教师从事这样一份神圣的工作使命光荣。关于“树人”,作为医药工作着,希望能达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境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并例举自己的导师和学生为例。

  研讨会上,每位学员均结合各自所在的院校和岗位,畅所欲言,既交流了思想,分享了经验,又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气氛活跃温馨。

  三、坚定信心与决心,规划未来工作思路

  通过此次座谈会,学员们均表示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坚定了未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并提出了一些未来的工作思路。

  大连海事大学邹玉堂老师表示,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国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该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政府、社会、家庭都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这需要我们一以贯之的落实。社会层面应该营造对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和条件,这是人才培养的外部条件。家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家德家风的培育作用。高校作为培养人的最后关口,要做好制度和体系设计,比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都是需要统筹设计的。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做好教学工作,把如何做人做事通过课程传递给学生,用兢兢业业的教风影响和培育学生。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春敏提出,第一,不管是立德树人、本科教育振兴,都需要从新时代主要矛盾演变的维度来思考。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教育也进入新阶段。新阶段的矛盾已经在满足总量供给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结构、提高质量上来。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大众教育,社会心理、文化氛围、管理者、家长、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在变化,光靠教育界的努力还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需要系统的、一整套的工作来实施。同时,由于是系统工程,那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不能急躁。第二,不管是本科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不管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离开这个根本,作为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教育,就会偏离方向。在第一线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明确这一点的重要性。就像宝生部长所讲,新时代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在教育上反映的也较为突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解决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需从根本上认知到教育立德树人这一宗旨,正本清源。在全国教育大会、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振兴本科教育的文件,各高校也努力在贯彻这些精神,产生了显著效果。我觉得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没有制度改革、没有机制保障,可持续性就难以保障,如在教育管理中的教师评价制度、学校的评估制度、就业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都需要进行不断改进。最为典型的就是目前在本科生管理中的宽进严出制度,实施中还需要物质条件、师资条件、管理手段等一系列的创新。如此等等的问题的解决,改革和创新是必经之路。

  学员们一致认为,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已经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教育办学理念思路还缺乏创新,与中央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迫切需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和教育部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断改革创新。作为一名高校中层干部,我们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是连接学校与一线教师、广大学生的纽带。如何正确理解中央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更好的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服务,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此次培训和座谈,我们提高了理论认知,系统掌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想,在相互学习中交流工作经验,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宋玲、经济学院副院长 张春敏;审稿:班主任 许杰)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校长 全国 讲话 网络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