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长能力建设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9年2月23日至3月7日,第2期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班在我院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98位中小学校长参加本期学习研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同志、杨念鲁同志,学院副院长李文长同志分别出席开班和结业典礼。
在学习研修活动中,全班学员听取了由教育部领导、京内外高校、中小学的专家、教授和校长主讲的多场专题报告;考察了北京景山学校和史家小学,组织了分班研讨、校长论坛等活动。主要取得如下学习收获:
一是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增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大家认识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正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新的挑战,有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任务十分繁重。要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新的发展,推动学校各项建设,必须自觉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新课程改革、学校品牌建设为重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不断开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深入思考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大家深刻认识到,与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相比,有些地区、学校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学校管理工作还有差距,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有些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有些是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还有些是我们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刻不容缓。目前有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差,创新意识不足,有的学校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有的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与教学质量有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刻不容缓。第二,深化教学法改革、实现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的转型任务还很艰巨。一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引进课堂教学需要加强,二是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快乐学习等先进教学法引进课堂教学需要加强,三是多种形式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加强。第三,学校发展硬件、软件建设需要加强。一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加强,二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基本设施建设需要加强,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需要加强,四是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是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绩效工资改革等需要加强,五是校园安全与相关法律问题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建设需要加强,等等。学员们表示,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三是研讨交流了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学习期间,学员们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分班研讨、校长论坛和大会交流,谈认识体会,交流做法经验,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主要话题包括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开展素质教育,怎样认识中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特点、怎样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怎样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做好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科研发展与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等。大家一致认为,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各校都有很多有特色的探索、做法、值得借鉴的经验,认真总结、充分交流这些做法、经验,对于做好本校的工作是非常有启发和帮助的。
四是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主题的学习和研讨,学员们对新形势、新任务条件下当一名好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校长是学校改革发展的规划者、领导者和组织实施者,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校长,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增强领导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坚持一线教学和科研,掌握教育规律、学习规律,掌握发言权,才能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思考改进办法,进行科学定位,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打造定位准确、体现本校特点的学校品牌,有效领导和管理好一所学校,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研修期间,全体学员还以“新形势下中小学校长培训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为题,积极参与了学院培训部组织的两项专题调研活动,为正在进行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工作建言献策,提供政策咨询。
来自河南沁阳中小学校长培训班的36位中小学校长也参加了该班的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