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 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创新——第六期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班专题简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8日
第六期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班经过第一阶段研修学习,特别是在听取了刘利民副部长所作的“基础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任务与工作重点”专题报告后,大家深受鼓舞。学员们普遍认为,《教育规划纲要》对今后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几天的学习使学员们对作为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有了新认识,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有了新思考。
关于校长角色的认识,学员们认为,校长首先应树立服务意识,让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教师的家园。校长要走出校长室,走到教师中,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切条件;校长还应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与教师共同体会、领悟教育的快乐。校长们还认识到,校长只有定位于服务这个角色,真心真意地给教师服务,并带领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校长本人来说,一要有健康的体魄,二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三要有超然的心态,四要有豁达的态度,五要有合理的时间管理,六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七要有称职的角色意识。
在办学治校的思考方面,针对基础教育的特点,大家认为,创新教育就是要改变工厂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的育人方式,使孩子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使教育回归原点。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做人更是第一位的。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奠基期,学校应该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扎实奠基,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学会做人。在具体的学校管理方面,大家讨论较多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特色学校建设。大家认为,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育人的基础上,校长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全面推进特色化办学,只有这样才能给学校带来持久的活力。特色学校的建设更多地体现在办学思想上,这个办学思想要反映教育的本质规律,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学校要倡导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是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把人文关怀浸透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遇到的难题。因此,必须把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服务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作为工作的重点研究好、落实好。
三是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所谓学校民主管理,即学校教职工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管理学校事务。现阶段学校民主管理主要表现为教职工及其代表以参加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扩大会议等方式直接参与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直接对学校各项工作实施群众性监督;在参与和监督过程中发挥其主体的重要作用,也表达和维护教职工自身的合法利益。校长们认为,应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集体管理的优势,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功能,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四是重新审视人才观、质量观,逐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健康快乐,为今后人生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校长应具备人本教育观,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价值,发挥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要参加教育思想大讨论,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来实践新的教育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执笔人:樊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