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高校中青班赴福建考察调研团圆满完成调研任务
2019年10月20日至26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58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8位学员在班主任李永贤老师带领下赴福建调研。调研团一行先后赴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6所大学,围绕“以学科建设促人才培养”主题,与各高校校、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座谈交流。
福建是习近平同志工作多年的地方。习近平同志1985-2002年在福建工作期间,足迹遍及八闽大地,多次深入在闽高校调研指导,对高校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问道八闽,调研团全体成员按照培训班要求,事先认真“备课”,调研点面结合,针对性强,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收获满满,圆满完成调研任务。
厦门大学是调研团此行调研考察的第一站。厦门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孙理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厦大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发展史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三风齐抓”打造一流学科体系,“一院一策”的改革探索,以本为本、全面推进“四个回归”等做法让调研团成员很受启发。在翔安校区,调研团赴公共卫生学院和药学院座谈。两个学院成立时间都不到10年,但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成就斐然,体现出了厦门大学学科建设和布局的战略前瞻性。
在集美大学,调研团一行与学生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处、水产学院、财经学院等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学校在人才建设方面采取的“高职低聘”、“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内涵考核”等做法给调研团留下了深刻印象,集中体现出一个百年名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使命与担当。
华侨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学校办学定位为“侨校+名校”。 华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季怀带领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与调研团成员进行了热烈的座谈交流。学校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考核、加强筹资和统筹资源“三位一体”,围绕重要平台、重要人才、重大项目、重要成果、重大获奖“五重”全方位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华侨大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调研团成员表示,华侨大学国际学院与专业学院“机场+航空公司”共有、共建、共享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福州大学是习近平同志先后十三次考察的学校。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黄浩带领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和调研团一行重温了习近平同志对学校办学所作的重要指示。学校“1+6+11”一流学科体系布局,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全链条的发展模式等做法让调研团成员获益匪浅。
在福建农林大学,调研团重点考察了海峡联合研究院和菌草项目。学校菌草技术援外项目特色鲜明,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在公共外交领域传为佳话。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学府。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涂荣及学校各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接待了调研团一行。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校实施学部制改革,推动学科从整合向融合、从物理反应向化学反应发展,破解学科布局调整难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调研团一行参观了学校校史馆和极富特色的“小葵馆”,切身感受到学校擦亮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鲜亮底色的决心与实践。
五天的集中调研,大家不仅收获了经验,更激发了思考。有学员谈到,福建全省只有80多所高校,称不上高等教育的大省和强省,但福建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早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之前就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的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福建高校得到了鲜活的体现。每到一校,调研团都能深刻感受到浓浓的家国情怀,嘉庚精神蔚然成风,育人特色明显,各界华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同时,面临各种挑战,福建高校积极探索破解难题,勇于担当,“爱拼敢赢”,众多“啃硬骨头”、“动真格”的改革令大家印象深刻。
调研团全体成员也对国家行政学院以及班主任老师的精心安排给予极高的赞誉。每到一地,大家都能遇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各类班次的学员,尽管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过去了,但是看到来自母校的老师和学员,他们的激动、热忱都毫不例外地溢于言表。他们把自身工作和学校的发展经验和大家深入分享,共同交流研讨高等教育发展。调研团成员一致表示,这正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功教育模式的最佳注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也称得上我国教育人才培养当之无愧的“黄埔军校”。
(供稿:中国传媒大学党政办主任 杨懿,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 白彦锋;供图: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党委书记 冉昆玉;审稿:总班主任 李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