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中主要问题、经验与政策建议——第1、2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研究性简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9日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有力保障,也是第一、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12月12日-24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研修学习的第1、2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围绕“‘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标准、中职教师聘任和职称评聘及中职教师在职培训和培养”主题进行研讨,交流了富有特色的经验和政策建议。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标准
校长们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内涵和标准界定的不一致,影响校长对师资队伍的管理。目前,大家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各有不同,如“双证说”、“双素质说”、“双能力说”等。此外,对“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界定不同,有行政的、有学术的,有中央的、有地方的。不同专业教师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含金量不同,直接影响“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确定和素质。还有校长认为,“双师型”教师标准太高,既懂教学又懂操作的教师实在太难、太少,达到“双师型”标准的教师几乎不可能。
目前,各职业院校一致认同的“双师型”教师是具备双证的老师,即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或相近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有校长提出“双知双能说”,即中职教师能够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还应具备整合的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四川成都市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在学历、职称、论文、职业资格证书和去企业实践等方面达到一定条件的教师可以申请“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成都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人事参与“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通过考核的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的资格,享受“双师型”教师年度津贴,在职称评聘上具有优先性。但是第一批申请认定的“双师型”教师通过率不高。
鉴于以上问题,学员们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采用“调研先导、科研入手、明确目标、顶层设计”工作路径,明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教师的“双师型”内涵、标准和具体要求;建议推行“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制度,制定认证的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认证机构颁发相应的证书,获得证书者享有晋级优先和岗位补贴。
二、中职教师聘任与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中职教师聘任和职称评审影响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当前,中职教师的招聘由地方人事部门统一管理,考核标准与普高一致,难以招到适合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师。与此同时,职教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一直按照普通高中的评定标准和办法,不符合职业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
在实践方面,上海和宁波已经在这两个方面率先进行改革。上海市医药学校的教师选聘分成八个步骤:市场筛选、专家面试、试讲、非智力因素测试、校长办公会议决定、带教培养、征询意见综合评价和正式聘用合同管理。浙江宁波市从2008年开始将职教和普教教师职称评聘分开,成立单独的中职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采用不同的评定标准,如,将专业课教师“上课”一环节的考评改成技能测试,获得市级、省级或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的教师免试技能测试。考核小组还明确规定,职教教师职称评审通过率略高于普高通过率。
在教师聘任方面,校长建议要理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的渠道,文化课教师招聘师范类学校毕业生,专业教师从企事业行业中招聘有实践经验专业人才或招聘具有企业行业等单位工作经历的人。还有些学校认为应将招聘职业学校教师的权利下放给学校,学校有权根据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公开向社会、企业招聘专职教师、聘用兼职教师、灵活安排招聘时间。在职教职称评审改革方面,校长们建议,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职务评聘标准和办法;增设正高级职称,并从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定体系中独立出来,单独评聘;给予职业学校教师聘任一定的自主权,使职业学校能够聘任到适合自己学校、设置专业的懂技术、会理论、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三、中职教师在职培养和培训制度
中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动力源”。按培训的时间划分,中职教师在职培养和培训包括职前和职后;按培训的空间划分,中职教师在职培养和培训包括校内和校外。目前,中职师资培训依托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大都建在大学里,培训内容学科性强,难以适应当前企业技术和工艺革新的要求;此外,教师培训项目以工科为主,文科教师培训项目较少。教师去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但是企业不乐意接受,教师对去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教师去企业实践效果不好。
各地教师在职培养和培训异彩纷呈。武汉仪表电子学校实施“兼职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师参与企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设建筑咨询和平面设计公司,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机会;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采用“专业带头人项目、技能工作室、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周末去社区进行义务维修”等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宁波外事学校分别为文化课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成长搭建“荣誉递升”机制,文化课骨干教师的成长按照普高系列,分成“教坛新星、学科骨干、市级名师、省级名师和正教授级教师”;专业课骨干教师成长分成“专业技术能手、优秀“双师型”教师、专业首席教师、省级名师和正教授级教师”。
为提高教师在职培养和培训效率,大家提出,切实提高校外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质量,规范师资培训基地,根据中职学校教师需要进行培训;实施中职教师职后培训的常态机制,包括中职学校教师享受五年一次带薪的进修机会,实施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教师数量的4%列入培训编制,制定企业培训中职教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每隔三到五年的时间,让实习指导教师参加培训;将教师的校外培训分成两种,理论型人才在高校的培训基地培训,应用性人才到企业实践;适时地从企业引进高技能、有经验、能教学的专业人才,对紧缺专业特聘教师采取适当资助。
(执笔人:佛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