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赴德国研修团完成第一阶段学习
10月26日至30日,“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2015下半年赴德国研修团完成了第一阶段研修学习,研修主题为“大学治理与地方服务”。
研修团在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共听取了11场专题讲座,主要包括洪堡大学校史、柏林洪堡大学与德国大学体系、德国学术交流服务、高等教育与德国人力市场、博洛尼亚进程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教与学的自由、企业与学术的合作、综合科学研究所研究工作等,并与德方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还参观了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场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德国政界、经济界和教育界达成整体共识,改革高校管理、教学以及科研三大领域:设立高校管理委员会;推广博洛尼亚进程;实施高校精英计划,通过建立以教育评估和认证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卓越计划, 旨在促进大学尖端科研和学术创新,提高高校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学习研修,学员们对德国高等教育有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德国的经验促使我们以全球视野审视和思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德国的高校分类定位清晰。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分为综合性大学、应用科学大学、艺术和音乐学院三大类,每类学校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与办学目标。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强调教学科研并重,通过实施“卓越计划”,着力打造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应用科学大学强化技术与应用,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艺术和音乐学院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艺术才能。柏林洪堡大学注重科学研究,崇尚学术自由,将教学与研究相统一,是欧洲现代大学理念的发源地和德国现代高等教育摇篮。柏林自由大学一直是德国高校改革的先行者,大学根据自己的目标,借鉴国际上的成功模式,建立三个中心鼓励创新研究。集群发展中心是柏林自由大学研究网络的核心,研究生中心是柏林自由大学教育网络的核心,国际交流中心是柏林自由大学国外分支机构的网络核心。
第二,德国的高等教育法律框架体系健全完善。从国家教育使命、根本职责以及高校与国家间的关系出发,构建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和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内部完备齐全的法律框架体系,充分保障了学术自由和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根据《德国高等教育总法》,高等教育的管理权在州政府,联邦政府没有高等教育管理权限。在政府与大学关系方面,州政府对大学主要是起监督作用。德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分为三个重要部分:起决策职能的理事会;起立法职能的评议会;起行政职能的校长办公会。理事会由内外两类人员组成,从而使大学使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第三,博洛尼亚进程对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深远。《博洛尼亚宣言》标志着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开启,德国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后,加速了德国高等教育学制、学位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了以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欧洲学分转换体系,实现了学分、学位互认,同时促进了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流动。这些改革为德国大学融入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了条件。
第四,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立意高远。德国政府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提升德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因此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政府通过制定、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创新,支持高等教育国际化;通过发挥德国特色的第三部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作用,助推高等教育国际化;通过加入博洛尼亚进程等,在欧盟范围内推进课程模块国际化、学分国际化、学位制度国际化、语言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通过建立以评估和认证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教学管理国际化;通过优势学科的强强合作和优势互补,推进学术交流国际化。(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