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把握转型时期教育发展脉搏 探讨校长职业定位与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4日
      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共同回眸30年中国教育转型之进程,展望新时期中国教育变革之方向,明晰新时期中小学校长职业发展之路径,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杂志社《中小学校长》杂志主办、诸暨市教育局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于2008年10月23日至25日在历史文化名城、西施故里——浙江省诸暨市隆重举行。来自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余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科研人员和中小学校长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转型•抉择•成长——中国教育转型进程中校长的职业定位与发展路径”,论坛为期三天,以主题报告、自主发言、交流互动和现场参观等形式进行。
      10月23日上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管理杂志社社长赵宏强主持论坛开幕式。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和诸暨市副市长隋维均分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牛文起代表教育行政学院向承办此次论坛的诸暨市教育局表示感谢并发表了讲话。牛文起副院长指出,本次论坛是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举办的,一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特别是世纪之交十来年的奋斗,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世界最大的教育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教育的整体水平实现了历史的跨越。二是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本次论坛以中小学校长发展为主题,突出“科学发展”,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阶段,在进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举办,正恰逢其时。牛文起副院长强调,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有着密切联系。世界强国的背后,是教育的强国。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牛文起副院长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根本上需要有好的校长。校长的眼界、思路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出路和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当代中小学校长们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广大中小学校长要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好学校,做好校长,成为既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还是管理专家。最后,牛院长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性质、任务和《中小学校长》杂志的办刊特色向与会代表做了简要介绍。
      开幕式后,国家督学、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作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程及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的专题报告。在谈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时,郑增仪将其归纳为十点:一是在全国95%以上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三是高中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四是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教师学历逐年提高;五是信息技术教育取得新进展;六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有了较大增长;七是加快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八是素质教育的推行已深入人心,新课程推广正处于攻坚阶段,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九是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逐步推进;十是积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郑增仪强调,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必须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郑增仪在报告中还就当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难点与热点和与会者作了交流。特别就政府责任和教育投入、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校长要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并强调,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实施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国家课程中心副主任曹致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和河北衡水教育局局长李金池分别就课程改革与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转型性变革时期校长的文化意识与文化使命、学校管理与校长角色作了专题报告。来自诸暨市的5位校长和来自北京、广东、重庆、山西、上海、天津、陕西的7位校长分别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就校长职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创新等内容作了主题发言并与与会代表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论坛由赵宏强作了总结发言。赵宏强认为本次论坛体现了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本次论坛是一场生动高效的现场教学。校长们听取了诸暨同行们的精彩发言,更加切身感受到诸暨教育的发展除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外,优质的校长资源无疑是诸暨教育占领教育高地、不断扩展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保障。他们所展现出的对转型时期校长职业的新认识、新探索诠释了当今校长应有的素质构成和专业水平,对广大校长的职业定位和发展具有启示意义。二是本次论坛是一次思想的盛宴。论坛通过领导和专家报告、校长们的交流互动,为校长们提供了思想交锋、经验积聚、智慧展现的机会,也是校长们对自身观念进行自省、梳理和整合的过程。三是本次论坛是一次充满诗意的文化之旅。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们不仅直接感受着诸暨教育“耕读传家”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西施故里的古越余韵,同时也在感受着以“块状经济”为发展模式的今日诸暨现代化建设之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念模式对校长们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次论坛的第二阶段为现场参观。与会代表于10月25日上午分小学组和中学组实地参观了诸暨市6所名校并与学校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本次论坛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杂志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论坛为校长们拓宽视野、学习吸收先进教育理论成果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对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素质、促进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全国中小学校长的一次教育盛会。参加此次论坛的校长们在五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并达成了初步共识:一是要在目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尊重教育规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二是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将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家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三是要勇于创新,做创新型校长,不断提高课程领导力,将有效实施新课程为主要载体,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四是要以人为本,强化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以校本研修为载体,改变教师的职业状态,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实现教育转型提供人才支持;五是要创新学校文化,以构建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等为载体,重构学校核心价值体系,重文化管理,重文化育人,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和育人模式。
      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文汇报、钱江晚报、浙江电视台、诸暨电视台、诸暨日报等十余家中央和地方媒体报道了本次论坛。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教师 四川 精神 干部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