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16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举行第一次学员论坛
2018年3月14日,浙江省第16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教育强国、高教强省战略在浙江高校落地生根,通过精心筹备,成功举办了一场高质量的学员论坛。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虞晓东分享了浙江省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的探索和思考。2016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在全国率先在部分高校的部分二级学院(系)开展了“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试点工作。虞晓东介绍了各试点单位的改革举措。他指出,通过试点改革,进一步落实了试点院系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明确二级院(系)党组织“管思想、管干部、管人才、管政策”的具体职责;建立了教工党支部书记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制;加强了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了试点院系发展动力。他建议,稳步推进该项改革,需要在试行过程中处理好班子思想认识、完善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建设、科学配备干部、正确定位党政角色等问题,要通过扎实的试点运行,逐步积累经验,评估改革实效,稳步加强基层院(系)党的建设。
温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陈乃车介绍了温州医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温州医科大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创新能力训练规范化、创新项目培育一体化、专项重点赛事工程化、创新活动开展科学化等抓手创建了基于创新基础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构建了基于专业特色的公益创业新领域,打造了基于创新创业实践的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力提升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多次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组金奖等优异成绩,成效斐然。
温州大学教务处处长余闯分享了地方院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特色做法。他指出,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中纳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温州大学强化多部门协同,出台了《温州大学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开设“大课程思政”通识课、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在教学大纲中落实思政元素,通过全方位教学设计、全过程引导推进,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促进育人效果落到实处。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学院院长、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张赵根分享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他提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整合国家和地方政策、中小微企业、创业教育机构三类资源;培育生涯规划、专业创新、创业指导三支教师队伍;完善面向全体的通识教育、融入专业的创新教育、围绕技能的专门教育、注重实战的创业实践四个阶段;创设“护犊资金”;实施创业学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等方式,探索“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指导,破解在校生“创业与学业矛盾”难题,保障在校创业的学生既能实现创业梦想,又能顺利完成学业。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叶吉波介绍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创新与实践。他提出,探索推进“三全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的具体体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育人痛点,构建第一课堂(课内)、第二课堂(课外)、第三课堂(校外)等三个课堂联动的育人模式,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行为习惯、职业习惯,通过改革教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手册》编排形式、开设博雅小厨等实践平台、改变图书馆等育人场所设计、建立“一站式”服务学生事务中心等方式,让育人工作“全”起来,让学生工作“实”起来、让师生关系“亲”起来、让育人环境“美”起来,积极开展了“三全育人”工作创新与实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党总支书记郑向军介绍了浙江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探索实践。他指出,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探索多元办学主体,丰富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明晰产权归属,完善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治理结构;完善顶层设计,破除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制度瓶颈。就不同的主体而言,政府要在方向政策方面“定调”、资本要在股权比例方面“定色”、学校要在办学特色方面“定道”、校企要在招生就业方面“定姻”。这对发展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学员、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郭文刚;审稿:班主任 薛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