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培训 > 培训教育详情页

教育培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06日
四川省巴中市教育局副局长 杜 标
 

 
      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根基在基础教育。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基础教育如何肩负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期望,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抓手,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打牢坚实基础,是当前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客观评价现行基础教育,积极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全国和全省集中连片的贫困市。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辖通江、南江、平昌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巴州区1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370万人口,2007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926万元。
      巴中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当年有12万人参加了红军,有4万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巴中的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到这里视察,对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解决“入学难”问题寄予了殷切厚望。秉承总理的关怀,巴中历届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教育作为奠基工程,促进了全市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是尽力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十五”期间,我市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5.2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53.4万平方米,新建爱心学校100多所,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2127个,城乡学校面貌不断改观。市委书记李仲彬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雷洪金去年暑期主持召开了5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城镇“入学难”问题,并深入学校现场办公,排忧解难。二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1999年,三县一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006年,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7.2万人学杂费11810万元,为24.6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补助了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全市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5%和98.6%,高中毛入学率达到55%。三是加强德育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市现有各级学校635所,在校学生79.5万人。其中小学284所,辖2121个村小(点),单设初中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56所。中小学教职工26775人。
      但是,由于巴中地处西部山区,经济十分落后,从总体上看教育的发展水平还不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和城镇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突出。农村中小学危房面宽量大,超大班现象突出。去年,全市66人以上的大班,小学为1027个,初中为994个,高中为401个。二是学校债务沉重,拮据的地方财政消债能力脆弱。三是教师编制不足,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
      从当前巴中和其它区域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1一些学校办学思想陈旧,教育模式单一,压抑了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启蒙和开发。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重“齐步走”,轻个性教育和因材施教;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互动,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自我想象和发散思维的空间,不能置疑老师,置疑课本,学生的优劣和质量的高低,以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考分为依据,考分高就是好学生,好人才,就能受到宠爱。2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学习空气紧张,吞噬着学生的快乐年华。为了多上名牌大学、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校长和老师重点关注的是升学率,音、体、美课不能完全坚持,随意挤占节假日补课,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模拟训练,教师辛勤劳作,学生苦熬苦学,近视眼增多,体质令人担忧。同时,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学不好,千方百计补课,使孩子更喘不过气来。3部分教育教学脱离实际,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行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走出山区思想的影响;有招生制度的缺陷;有优质高等教育不足引发的竞争;有群众教育价值观提升和期望孩子接受优良教育的影响等等。
      我们决心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加快发展的观点、分类指导和循序渐进的办法,逐步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夯实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根基
      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运行机制。一是进一步落实学校和教师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责任。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大力强化以人为本、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意识,把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任务落实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之中。二是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督查,严格评估和考核。同时,引导社会更新人才观念,正确评价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气候。三是切实防止把素质教育与升学率和考试考核对立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中考制度,努力向高等学校输送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的学生,促进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二,深入推进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宽松环境。大力倡导因材施教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和个性发展,广泛开发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鼓励逆向和发散思维,鼓励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鼓励敏锐好奇和坚忍不拔,真正使学生从“填鸭式”、“满堂灌”中解脱出来,实现身心的“解放”。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适当增加地方课程,精心选择教育内容,精心设计习题、作业和考卷,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上好选修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发展个性,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借助电脑、多媒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密切配合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评估制度,促进社会的认同。
      第三,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积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进一步落实德育首位,育人为本,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不同对象,明确德育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进德育方法,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行为,大力倡导德智兼修、学以致用,克服浮躁、冒进心理,不断提高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意识,养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借鉴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的作法:中小学学生德育教育要注重从小抓起,如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从拾起一片纸屑开始;用格言来要求学生,其中按时到校的格言是:“迟到一分钟,大家都看到。”
      第四,大力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迫切要求校长和教师拥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创造能力。进一步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工程、专业发展工程、学历学位提升工程,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多渠道解决师资培训经费短缺问题,深入开展送课下乡和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活动,推动城乡学校校长和教师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教师 陈正 四川 专题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