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期高校中青班四班学习十九大报告体会
编者按: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学院组织第52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集中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直播。按照学院要求,下午分班进行了学习研讨,学员们认真准备、踊跃发言,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各个小班都进行了认真的记录整理,总班主任提出分班编发学员们的发言,共同分享。
第52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四班学员体会如下:
10月18日下午,中青班四班召开了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座谈会。学员们就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大家回首往昔、展望未来,对于国家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充满振奋、自信、憧憬与使命感。现将学员们畅谈听取十九大报告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华东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 施国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国家在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很好的获得感。同样,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来说,五年来也取得显著提高,同样具有了更多的自信。在十九大报告中,虽然没有一条明确提出,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触及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都涉及到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非常明确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这是对我们国家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地方。我们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按照国家的发展方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一代。其次,应该坚持办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急国家所急,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这次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又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提出强化基础研究,开展前瞻性研究,关键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等,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智慧社会等等。如何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呢?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之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高校来说,就是要把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并且全面、全方位、全过程贯穿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王靖华:
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青班全体学员一起收看十九大开幕式,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报告,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感到非常振奋!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过去五年,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我们正是因为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牢记了初心,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我们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的全体师生,夯实党建,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优势,迈进了国家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从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又强烈体会到使命感!报告做出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判断,指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总书记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这使我们深感使命在肩。总书记的报告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响应号召、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宣传中华优秀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文化自信等方面,做出一流的外语学科应有的贡献!
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处长 冯锋: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贺词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广泛需要,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校管理人员,我们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的教育思想,认识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潜心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不断提高传承文明和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青年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党总支书记 朱林繁:
通过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直播及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深受教育,收获很大。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及经验做了科学总结,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今后五年及更长时期提供了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我感到特别自豪的是,在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到过去五年的重大科技成果方面,有两项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关。一是“墨子号”量子科技实验卫星,是由我校牵头、潘建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实施的;二是“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其首席科学家是我校校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常进研究员,我校安琪、刘树彬团队也承担了其核心探测器——BGO量能器的研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十九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布局,我们将不忘我校“红专并进、科教报国”的初心和使命,不辜负习总书记视察我校时“中科大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的嘱托,坚持立德树人、科技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广西大学轻工业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小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也只有中国才有“家”“国”的统一概念和情怀。国强则民富,家和则国运昌盛。我们国家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在今后的三十年及更长远的未来中,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定信念,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发挥一名党员的积极作用。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第一阶段,为全面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师范大学团委书记 王洪新: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一次肩负重大使命的历史性盛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振奋人心、鼓舞士气。过去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14亿中国人收获满满的五年。抚今追昔,成就辉煌;展望未来,砥砺奋进。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将坚定理想信念,紧紧跟随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我将勇于担当、牢记使命,切实增强我校共青团组织使命感、责任感,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与青年学生一道,立志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首都师范大学离退休干部处处长 王文利:
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指引我们国家向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行,为我们规划了下一阶段的美好蓝图。十八大的成绩显著斐然,增强了我们的四个自信,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让我们认清了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我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再创辉煌。为党骄傲,为国家骄傲!本人唯有立足本岗位,踏实敬业,工作上更上一层楼,不辜负新时代赋予给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东北大学沈阳东学实业总公司经理 刘延晖:
聆听了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深感振奋和鼓舞。总书记在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过去五年,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和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和国家的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明的方向和道路。相信在新一届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 穆乃堂:
一是内容丰富全面。总书记从大会的主题、五年来的成就、使命、目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统战、外交等十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二是报告高屋建瓴。既有高度,又有理论深度。总书记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高点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规划了目标任务分两段走的宏伟蓝图。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书记的报告,既立足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又构建出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宏伟目标。在理论阐释方面,有根有据,透射出深厚的理论功底。三是报告令人震撼、催人奋进,谈成就令人震撼,谈使命催人奋进,讲方略深入人心,谈理念切实可行,谈措施掷地有声,谈民生充满激情,谈国防铿锵有力。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郭鹏:
十九大报告深入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准确地抓住了时代脉搏,对百姓关注热点给予积极回应,广大人民备受鼓舞。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关注到十九大报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谈到的就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原始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更要进一步在建设党的事业、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
如何在高等教育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成了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首先,要坚持正确方向,着力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必须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己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要坚持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内涵发展道路,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能力趋向,引导学生创新发展。第三,要坚持教师主导,着力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改革人事聘任考核制度,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爱教乐教。第四,要坚持协同培养,促进教学、科研和服务有机融合。要关注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周宗奎: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气势磅礴,情感饱满,智慧洋溢,振奋人心。报告从实践和理论多个层面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论断。报告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理论总结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要面对和解决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报告的思想脉络聚焦在历史、人民、国家、人类、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体会到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报告专门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提出教育工作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个要求对基础教育、教师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关注到报告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专门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个领域的建设对心理学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广阔。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长安大学校办主任 戴宏:
认真学习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直抵人心的19句铭句感触颇深。首先是理想信念问题。作为一个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站在不忘初心和使命的高度,以崇高的使命感,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移地沿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思考所有的教育问题。其次,把握好教育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理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五个定位,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转化为解决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满足人民群众和师生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美好期待。第三,掌握好教育发展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就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如“双一流”建设中,要有足够的战略设计和具体的战术安排,要有愚公移山、排除万难的勇气和智慧,大处着眼,落细落小落实,注意技术路径的安排与攻关。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依靠师生的智慧与创造,开创争创“双一流”工作的新局面。此外,还要把握好教育发展的时机,关心好师生的发展利益,关心体贴师生疾苦,关爱和保护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利益服务。
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骆朝晖:
党的十九大是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召开的,习总书记的报告客观而全面地对十八大以来五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我作为西部少数民族高校的工作者倍感鼓舞。五年来党中央对新疆的稳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好措施,比如教育领域的惠民政策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步入学校,接受教育,这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布仁巴图,结合绿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长春理工大学校办主任周庆才的发言认为,学习十九大精神要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结合起来进行,同时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结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进行。
(供稿:第52期中青班4班学员 周庆才;审稿:分班主任 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