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教育科学发展
邢 晖
教育部教育行政干部重点规划培训项目,第17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经过为期三周的学习取得圆满成功。2009年4月27日下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了结业典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郑树山出席结业典礼并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结业式由学院副院长李文长主持,培训班总班长、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宋军代表学员作了总结发言,总班主任邢晖代表教学小组做了工作总结。
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兵团)的164名县市区教育局长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是本期培训班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把握宏观教育政策和形势,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探讨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学习和研讨的主要内容。
培训班听取了来自教育部、北京市、中央党校、著名大学和中小学、研究院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单位多位领导、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开展了学院教师主导的参与式教学和小班化案例教学及结构式研讨,进行了多次分班专题研讨,开展了主题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和企业互动论坛,实地参观考察了有关学校。大家普遍反映,通过多样化、高水平的教学活动,收获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认真学习了新政策新精神,更加清晰地认识了我国教育新阶段新特征及教育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内涵。“三个转变”体现了新阶段的教育新的特点,即: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强国)”;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注重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和结构的“内涵式”发展。优质、公平、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需求成为主导性需求,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成为主导性教育目标,依靠内涵和提高质量成为主导性的发展模式,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角度评价教育的竞争力和贡献力成为主导性评价方式。教育优先发展,要从法律、制度、规划、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等几方面,真正体现教育优先的地位。通过学习,局长们统一了思想,教育的基本任务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将更关注公平,更重视内涵发展,更强调质量建设。
第二,深入研讨了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了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学习和研讨中,局长们结合本地实际和自己的思考,针对许多共性问题热列讨论,有事实,有质疑,有经验,有建议。局长们普遍感到,目前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素质教育的实施仍然任重道远,地区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校长教师管理体制不顺,教育的事权与财权和人权相分离等等。学员们建议,要加强教育的问责、督导和考核,建立和细化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考核标准,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局长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重担和责任,县市区教育行政干部,在推进和落实教育科学发展中,起着贯通上下、举足轻重的至关重要作用,任重而道远。
第三,充分交流了地方教育发展特色和改革经验,更加深刻地思考了区域教育管理创新的理念和策略。局长们基于不同的地方经验,带着相同或不同的问题,为了区域教育科学发展的共同理想,在多元互动的平台上进行交流,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城镇和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各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改革经验和发展思路。
在学习和交流中,局长们对很多教育行政管理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深层次思考。比如,政府的宏观调控要与市场机制的引进相结合;全面督导(督政督教督学)要与专项督导相结合;争取经费要与经费的使用效益相一致;教育公平包括条件、机会、过程、结果的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既要正视困难,又要知难而进,创造性地排解难题。有教育局长提出,今后要努力提高办学保障力、提高基础教育发展的支撑力、提升吸引力、加大影响力、强化执行力。“一次培训,了解全国”,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扩充了知识,改善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增强了信心。这些都是局长们的真切感受。
本期培训班还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培训方案具有适用性。在对以往县市局长班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调整和确定教学计划。针对性强、适用度高的计划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习形式是本次培训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障。二是培训实施质量较高。专题报告人层次高,讲课水平高,前沿性强;分班教学和研讨主题鲜明集中,对话平等,交流充分,相互启发;实地考察参观具有代表性和可借鉴性;学员大会交流内容丰富,经验独特,思考到位,给人启迪。三是组织氛围很和谐。班主任和局长们相互支持、大班委和分班长无私奉献,学员们的出勤率和认真的学习状态,都反映了教育局长对这次研修的重视程度和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