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智库 > 科研智库详情页

科研智库

地方教育行政实践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8日

  
青海省果洛州教育局副局长  李连智

  我们果洛州由于受历史、环境、文化习俗以及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虽然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目前我们州的教育水平还是处在一个打基础、创条件的阶段。今天我主要是简要向各位局长汇报我们在抓民主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们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自然环境最恶劣,经济结构最单一,工作条件最艰苦,基础设施最缺乏,人口分布最分散的一个藏族地区。
  就教育情况来说果洛州是1954年建镇的,建镇前果洛基本上处于奴隶社会状况。1954年建镇后才建了第一所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去年我们全州建成了学校68所,当然以前学校也很多,高峰期的时候发展到300多所,经过布局调整,逐年优化结构后调整到68所。基本上每个乡一所学校,乡以下的村是没有学校的。所以现在小学有55所,中学有8所,同时还有5所职业学校。我们的在校生达到31800人,占人口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一当中有25000属于寄宿生,寄宿制是我们办学的主体。教职工有1600多人。就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中等职业教育这么一个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们州的民族教育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群众的希望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差距还很大。我们州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穷州办大教育,落后地区办现代化教育,在资源最短缺的地方办需求最强烈的教育。为什么说在资源最短缺的地方办最强烈的教育呢?大家知道教育是民主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如果一个地区教育不发展,那么这个地区就谈不上发展。从目前情况看我们教育成本高、质量低、条件差、投入少、有规模、效益低。突出存在的问题就是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低下,管理方式传统,教育观念陈旧,师资严重不足。
  虽然存在这么多问题,但是不发展教育不行。我们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民主地区,办教育单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但是我们自治州党委和政府多年来针对本地的实际提出了科教兴州的战略,采取了举全州之力办教育,上下齐心协力抓教育的措施。形成了以技术治学校为主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民族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格局。大家都知道一个行业要全面发展是离不开科学规划和政府在政策上支持的,因此我们州委州政府深知教育在经济建设和问题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基础性、前导性的作用,多年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支持我州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州委州政府下了很多决心,比方去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很多政策,一个是关于推进全州民族教育发展的决定,出台了十余份文件,建立了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政策体系,有效完善了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投入环境和育人环境。同时教委、人事、发改委、财政等部门也先后制订了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在完善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安全管理等领域建立了相应的规范体系。
  在政策上给我们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在制度上给予保障,我们采取了一些打破了常规的措施。主要做了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州县领导和部门连县连乡和干部蹲点制度,将教育规划目标分解到县、乡、学校和有关部门。
  二,出台了果洛两级攻坚工作追究办法,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牵头,社会各方参与的局面。
  三,组织调查组深入牧户,摸清每一个年龄段人口数。我们每个县、乡都组织了调查组,对每个学龄段的学生进行了摸底,确保应入学的一个不能少。
  四,开展了教育大检查。这个教育大检查由政府牵头,从上世纪90年代初每两年组织一次。这个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是检查政府行为,主要是入学率、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第二层面是检查学校内务,从学校管理、学生生活、课程设置和安排到教学质量。这个办法在其他地区可能是不多见的,但是在我州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区是一项如何实际的做法。
  第三,采取特殊有效措施狠抓招生。我们那个地方全民信教,受宗教的影响牧民群众不愿意把学生送到学校来,所以我们那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寺院里的喇嘛特别多。去年我们对寺院18岁以下的儿童进行清理以后发现有1000多人,内地现在都是我要上学、上好学,这个没有问题。我们那是我们要请他来上学,请他接受全免费教育他都不来。我记得教育部以前有位领导说过,就说咱们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国的难点,那么我们藏族教育又是难点中的难点。可见藏族教育在教育工作当中是一个很头疼的事,也是很难抓的一个事情。所以针对学生入学难的问题,我们就将县、乡政府一把手作为招生的第一责任们,实行学龄儿童入学通知制度,学生升学交接制度,流失生报告制度和返校承包制度。严格执行乡镇长、学校家长负责制和学员监控制度,把招生于县乡干部的政绩考核和村社干部的报酬挂钩,确定了三包三率,就是县乡政府包入学率,乡政府和学校包巩固率,学校和教师包合格率。以前是庙建好了没有和尚,牧民们说愿意把孩子送到寺院当活佛。宗教人员在那个地方受到很高的尊重,所以牧民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庙里当喇嘛。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各县成立了义务教育执法队和劝学组,每年春秋两季开学期间对全州学生到校情况实行一日一报制度,同时加大学籍管理制度,防止学生在转学、升学、生态移民过程中的流失。
  针对我们18岁以下少年儿童到寺院当喇嘛比较多的现象,我们州委去年与教育局起草了一个通知,要求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这个工作难度相当大,所以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他亲自到寺院去动员他们入学。我们还针对当地的宗教特点,人家也提出了很多的条件,我们提出这些人到校可以穿你的袈裟,享受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规定的一些待遇。由于措施得力,有利消除了入校僧侣的不安情绪。同时我们还采取了选派公办教师到寺院办班的形式。这是在动员学生入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第四,在教育上给予了倾斜。我们说办教育没有钱不行,光靠热情和干劲是办不成教育的。我们州上这几年在经费投入上做了几项工作。
  一,州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基本上做到了三个侦查。08年教育经费支出是1.8亿,去年达到2亿。
  二,州委州政府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去年开始分州县两级,每年筹措1026万,分三年对全州学校危房进行改造。
  三,适当地安排了职业教育,教育督导和教研的经费,确保这些部门正常的工作运转。
  四,我们认真落实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各项政策。现在小学生生活费是1300,初中生是1500。同时各县还落实每个学生300到500块钱的开班费。这是在经费上的支持。
  第五,大力争取教育项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针对我州州穷民困的事情,我们确定了项目立州的工作方针,把争取项目作为我们重要工作认真对待。这几年争取了一亿多元的项目,改造了中小学校舍近两万平方米。特别是去年我们争取到了教育建设项目一亿元,这可以说是我州历史上投入资金最多,项目实施最集中的一年。今年我们有三个县要通过省级验收,所以去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我们州投资了三个县。
  第六,积极开展高中和大中专学生资助工作,为了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得起学,我们主要做了几点。
  一建立果洛州家庭贫困学生就读高校资助金制度。州财政拿50万,各县财政拿10万。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资助了大中专学生300人,资助金额60多万。
  二,对高职学生实施了生活补助,这个钱由州财政拿,每年每人资助1200。
  在老师的队伍建设上主要做了两方面。
  一,落实相关待遇。保证教师的工资足额发放,我们州虽然财力有限,但是教师的工资从来没拖欠过。
  二,州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个县都拿出一百多万对边远乡镇教师进行了补贴。
  三,出台了教师的医疗待遇、交通费同当地公务员同等对待,每两年对教师进行免费体检。
  四,脱产培训的教师享受果洛的工资,攻读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
  五,对家庭贫困的教师给予困难补助。
  第二个层面,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州政府通过渠道争取到了一千万元,分十年用于教师的培训和奖励。我们去年送教师到北京、辽宁、西宁,通过项目培训、脱产培训和对口资源培训选送青年老师到外地进修。二是请进来。三是鼓励教师在岗培训。

搜索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
搜 索
热搜词: 人员 培训班 责任 教务
高级检索 政策文件检索
搜索结果:
文件格式:
全部 所有格式 WORD PPT EXCEL PDF TXT ZIP
时间范围:
全部时间 一年内 一月内 一周内 自定义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 按日期倒序 按日期正序
搜索位置:
标题 正文 附件
关键词:
发文机构:
发文字号:
日期:
搜索位置:
全文 标题
结果排序:
按相关度排序 按发布日期倒序 按实施日期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