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高校领导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23日
9月19-23日,第29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进行了以“提高高校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领导能力建设”为主题的第三单元学习。在学习中,学员们认真听取了《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大学集体领导能力的提升》、《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等专家报告,参与了我院教师开展的《高校领导能力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案例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于9月22日和23日开展了题为“高校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与措施”和“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与领导能力提升”的专题研讨。
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干部队伍
在“高校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与措施”的讨论中,许多高校的纪委书记首先引领发言,其他学员踊跃参与,就当前高校腐败现象的表现、原因和治理手段等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毅刚认为,商业贿赂问题正在迅速地侵袭着高校,高校纪律检查工作如何预防和惩治商业贿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目前的重点高发区主要是图书采购、政府采购及如何协调沟通政府采购办与高校之间的关系问题。此外,“小金库”也是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项问题,这也是我们纪检工作的重点。
在研讨中,河南大学纪委书记王凌、平顶山学院纪委书记王洪彬、喀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源智等深入分析了有关问题产生的原因。王凌书记认为,总体上看,目前高校重视党风廉政的制度建设,能够认真学习和落实各项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但是,真正将党风廉政建设上升到思想认识、真正把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作为学校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的院校和领导目前还不多。这种从形式上重视却在思想不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治理措施相对滞后;三是监督监察体系不到位。王洪彬书记介绍了近年来高校在乱收费、商业贿赂、违规招生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大案要案,并指出高校干部腐败的原因有认识不到位、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决策不科学、监督不力等。徐源智书记认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还缺乏对校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法人代表的明确、具体的制约制度,而且受行政职务的限制,校内纪检部门无法对其实行实质性的监督。
学员们普遍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为高校教学科研保驾护航的重要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为此,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增强治理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范垂明认为,一是要从体制上入手。应该贯彻民主集中制,切实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凡是重大问题拿到领导班子上集体决策。这里最重要的是解决好党政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关系。二是从机制上入手。以我校为例,我们建立了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专业办公会、党群办公会五项议事规则。三是从制度上入手。要加强长效机制的建设:(1)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人财物等重要领域的工作要加强过程监督,项目实施时纪检就要进入,重大工作领导要定期交流。(2)从龙头上抓好反腐败工作。要从主要领导开始抓腐败的预防和治理。提高主要领导的思想、业务素质以及自律能力,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抓好主要领导腐败的大案要案,则是惩治腐败的中心工作。(3)从苗头上及时处理初期的腐败问题。(4)刹住风头。招生、科研等领域中的行风要及时刹住。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王昌贤指出,抓好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和预防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环节。人事、财务、招生、医疗、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资产、产业管理等是学校易出问题的环节,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易发、高发、多发性问题实行重点监控,加强对相关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教育。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泽飞和天津科技大学副书记潘秀山强调了依法治校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朱泽飞副校长认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强化规则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规则是法律意志的体现,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通过制度规则来规范权力运行、行政行为和决策程序,可以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领导班子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权力运行,使决策权、行政权、监督权分开,相互制约,就会有效地遏制腐败。潘秀山副书记回顾了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高过程,介绍了天津科技大学依法治校的情况,并建议今后的培训增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二、加强高校干部的领导能力建设,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
在关于“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与领导能力提升”的研讨中,学员们结合学校情况,讨论了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及领导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内容以及提高途径等问题。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傅永聚谈到,“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是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之后,提出的有关干部工作的精辟论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领导干部又是决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关涉高校的整体发展。
关于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能力提升的重点,很多高校领导谈到,党政一把手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建设是最重要的。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吕文一认为,高校的一把手是决定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决定一把手水平的关键是战略思维能力。因此,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一把手的能力。一把手必须加强宏观学习,尤其是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学习。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李景松指出,高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要,关系到学校的快速、稳定和全面的发展。党政一把手非常重要,他们应该具有把握全局、统筹大局的能力,党政应做到无缝隙合作,领导班子成员要具有能干好自己工作的政治能力和工作能力。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康龙深入剖析了大学校长的能力结构。康校长认为,大学校长最重要的能力有两条:第一条是政策水平。大学校长要能够在全面把握国家有关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政策,包括宏观的发展战略、带有价值导向性的具体政策以及作为管理程序的制度。政策水平反映了大学校长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的能力。这次学习对于我们提高政策水平就很有收获。如,徐显明校长、李建华教授的讲座就让我感到,教育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第二条是驾御全局的能力。大学校长要善于选人用人,能调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要能调动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积极性。长治学院院长王守义结合自身经历谈了看法:我任学院一把手已经12年了,深有体会。一把手,核心是要有理念,有思想,有头脑,有境界,对形势要有明确的判断。一把手建立起来的班子应该是谋事的班子,而不是谋人的班子。这就要使班子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
最后,学员们就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提升领导能力献计献策。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雷认为,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选拔、使用和提高。关于干部选拔,不仅要考虑队伍的性别结构、党派结构,还要考虑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关于干部使用,校长要职业化,应实行轮岗制度,与地方干部进行交流。关于干部能力提升,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实践,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二是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就像现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这样。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李旭彦认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有三个环节非常重要:一是职数和职责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培训提高的问题,对高校领导要多进行案例的培训;三是对高校领导的考察,届中和届末的政绩均应该有明确的评价。陕西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榜圣认为,加强大学领导能力建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能力与绩效的关系。能力是实现绩效的保证,要达到什么样的绩效,就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领导班子、集体的能力很关键;第二,协调。班子成员都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多交流,但要有好的运行机制,否则交流多了容易乱;第三,时空观。在不同的地方要用不同的人组成领导班子,比如北大、清华的领导班子结构就与地方高校不同。要建立和适应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外部环境。时间是指领导班子运行的速度和和更新的速度,环境在变、目标在变,干部也要更新。
执笔人:茶世俊